側拼音:cè、zè、zhāi。
側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形聲字,此字始見於甲骨文。側的本義表示旁邊,引申為斜著、卑陋,讀cè。側讀zè時,同“仄”。側讀zhāi時,指傾斜。
字源演變
側字,甲骨文從斜身之人,從日,會日仄之意。金文改為從人,則聲,小篆繼承金文並整齊化,隸變以後楷書寫成“側”,漢字簡化之後寫成“側”。
側的原義是旁邊。例如《詩經·小雅·緜蠻》:“黃鳥,止於丘側。”旁邊非主位,進而延伸指地位低下、卑微。
在古代家庭,妾被稱為“側室”,妻則被稱為“正室”,意即妾比妻的地位低下。側也延伸指傾斜。成語“側目而視”即指斜著眼睛看人。進而延伸指不正、邪辟。例如《尚書·洪範》: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康熙字典
唐韻阻力切。《集韻》《韻會》劄色切。並音?。旁也,傾也。《詩·召南》:在南山之側。書洪範:無反無側。註:不偏邪也。又卑隘也。《書·堯典》:明明揚側陋。
又叛黨曰反側。《後漢·光武紀》:使反側子自安。又《儀禮·既夕》:有司請祖期。曰:日側。註:側,昳也。謂將過中之時。與?同。又側註,冠名。酈食其服以見沛公。
又側生,荔支名。又與特通。《儀禮·士冠禮》:側尊壹甒醴。註:特設壹尊醴也。又聘禮:公側授宰玉,又側授宰幣。註:謂君特授不假相也。又同仄。《史記·平準書》:公卿鑄鏱官赤側。註:赤側,錢名。
組詞:
側枝、傾側、翼側、側影、側重、側身、側面、反側、側室、側泳、側棱、側目、側近、側翼、帝側、側陋、側調、側想、側媚、側躬、側僻、舌側音、側耳聆聽、側目觀看、霸氣側漏、側身掩面、輾轉反側、反側獲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