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的筆順是“橫、豎、撇、點、橫、豎、豎、橫、橫、橫、撇、點”。
部首:木 ? 筆畫:十二 ? 五行:木
音序:Q ? 結構:左右 繁體:棋
五筆:SADW
棋,漢語常用字,讀作qí,最早出現於甲骨文,由“木”和“其”構成。“其”字表示幾案上有簸箕,整個字的意思是幾案上有像簸箕橫豎成行條紋的木制品。它指圍棋盤,引申表示各種棋。
古籍解釋
1.說文解字
博棊。從木其聲。渠之切。
2.康熙字典
同棊。
又《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基。《集韻》根柢也。或作檱。《史記·律書》萬物根棋。
(棊)《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弈之子為棊。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註》樗蒱馬也。
又《博物誌》堯造圍棊,丹朱善之。
又《劉向·說苑》雍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鬭象棋,亦戰鬭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