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顏體寫法如下:
首先寫壹橫,再寫壹個扁寬的口,橫寫細壹點,再寫壹短,橫壹長橫,最後寫豎鉤,豎鉤出頭不要太長了,拉平往左下頓勾,這樣“事”字就寫好了。
事(拼音:shì),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此字本義指治事、從事;引申義指事業、事情;職事;任職、侍奉等;還可指事例、成例。
康熙字典:
《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事,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事、剚同。別見人部事字註。
又《韻補》:葉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葉詩紙切,音始。《詩·召南》:於以用之,公侯之事。葉沚。
又葉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貍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葉常禦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