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中國歷史上最早有人抽煙是在什麽時候

中國歷史上最早有人抽煙是在什麽時候

中國人知道吸煙,大概在明世宗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寄居澳門,葡人早已吸煙,前已言之,其來居澳門,習性未改,當系事實。印光任、張汝霖著《澳門記略》下卷《澳蕃篇》雲:“其居香山澳者……服鼻煙,亦食煙草,紙卷如筆管狀,燃火吸而食之。”中國人雖知有煙草,然尚無人直接輸入,且亦無人吸食。吸煙之風蓋起於明神宗時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是這樣寫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了許多與煙有關的詞語,常見的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春、煙柳、煙島、煙徑、煙浦、煙雪、煙野、煙村、煙郊、煙雲、煙景等等。近現代,國人漸稱之為煙。

古文獻中大量的“煙草”並非我們現在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臺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遊《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枯陰陰壹徑斜”之語,舉不勝舉。但這些“煙草”,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壹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壹名稱的。

“煙”這個名字,原來在菲律賓等地是沒有的。正如《金絲錄》的作者汪師韓寫的詠煙草的《律詩四首》之壹所寫:“移根呂宋始何年,芳草從新拜號煙”。據考證,印第安人所流行的煙草都是今天所謂的普通煙草(紅花煙草)壹個品種。但各地區的稱呼卻不相同,如西印度群島叫“約裏”,巴西叫“碧冬木”,墨西哥叫“葉特爾”,而古巴則叫“科依瓦”。

由於哥倫布及其跟隨者對所見到的這壹新鮮事物,最感怪異的在於人吸入煙氣這壹行為,而不是所點燃的煙草本身,所以給這群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稱呼是印第安人所說的“Tabaco”。其實這是印第安人對他們手中吸入煙氣的壹種“丫”形植物空管(下面裝入煙卷,上面兩管對著兩個鼻孔吸入煙氣),也就是壹種煙管或煙桿的稱呼,這群冒險家跟著印第安人的發音,把這種煙管與所吸入的煙草都叫成這個名字,這就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來由。這樣煙草被帶回歐洲後,英文就寫作“Tabacco(達巴科)”,成為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煙草的通稱。

那麽,為什麽漢文化圈都不按世界通行的稱呼行事,而將其稱為煙呢?這當然是由於吸煙時出來的煙,也是由火出氣,是火氣的壹種。日本就在稱其“淡巴姑”的同時,又稱為煙,這個文字又由海上傳入我國。黎士宏在《仁恕堂筆記》中就很明確地寫道:“煙之名始於日本,傳於漳州之石馬。”煙草、煙葉等名稱當然也就由之而起。

今天通常所指的煙,就是卷煙,實際生活中有時也指煙草、煙草業。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幹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壹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壹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壹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壹詞由此而來。

1881年,壹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制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壹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註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誌:當心!吸煙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