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部首:臣(單壹結構)
臣的字義:國君所統屬的眾民(常用義)
臣的拼音:chén
詳細資料
漢字臣
外文名稱subject
鄭碼HA
筆順讀寫橫豎折橫豎折
倉頡SLSL
拼音chén
筆順編號125125
詞性名詞,動詞
五筆86 ahnh
造字法象形
四角71712
結構單壹結構
詳細釋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壹只豎立的眼睛形。人在低頭時,眼睛即古文形體
古文形體
處於豎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從之意。本義:男性奴隸)
(2) 同本義 [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說文》
仕於公曰臣。--《禮記·禮運》
事君不貳是謂臣。--《國語·晉語》
臣治煩去惑者也。--《左傳·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書·費誓》。鄭註:"臣妾,廝役之屬也。"
臣則左之。--《禮記·少儀》。註:"謂囚俘。"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韓非子·五蠹》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3) 又如: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禦(臣妾仆禦);臣宰(本指奴隸。後亦以稱輔佐帝王的臣佐)
(4) 國君所統屬的眾民 [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諸葛亮《出師表》
(6) 又如:臣門如市(形容官宦門下鉆營者極多,竟像集市壹樣熱鬧);臣下(臣子。君主制時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時的高級官員;大臣 [minister]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忠良死節之臣。--諸葛亮《出師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稱 [臣]
(10) 古代大臣對君的自稱
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後漢書·班超傳》
(11) 又如:臣下(古時官吏對君主的自稱)
(12) 對父的自稱
始大人常以臣無賴。--《史記·高帝紀》
(13) 對壹般人的自稱。表示自謙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史記》
(14) 臣:甲骨文象箕坐之形,身手都被束縛。壹般都作家臣,或人臣解,也可解為宮廷諸侯大夫家中,當使喚做家務的傭人。--黃現璠《中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
〈動〉
(1) 役使 [enslave]。如:臣虜(奴役,役使)
(2) 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匈奴背叛不臣。--《鹽鐵論·本議》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戰國策·秦策》。註:"服也。"
(3) 又如:臣優(聽命於人或屈服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禮聽命行事。相當於臣服)。又指為臣,作臣子。如:臣仕(為人臣而任官職);臣臣(為臣者盡為臣之道)
漢字演變
"臣"是特殊指事字,是"目"的變形。臣,甲骨文像壹只眼睛向下看。造字本義:俯首下視,屈服聽命。金文、、篆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隸書失去"目"形。
方言集匯
◎粵語:san4
◎ 客家話:[東莞腔] sin2 [臺灣四縣腔] siin2 tsiin2 [寶安腔] cin2 [海陸豐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頭角腔] cin2 [梅州腔] shin2 chin2 [陸豐腔] shin3 chin3 [客語拼音字匯] sin2
相關成語
折沖之臣:
成語發音: zhé chōng zhī chén
成語釋疑: 指忠勇之臣。
成語出處: 《漢書·王尊傳》:"刺譏不憚將相,誅惡不避豪強,誅不制之賊,解國家之憂,功著職修,威信不廢,誠國家爪牙之吏,折沖之臣。"
成語示例: 斛律明月,齊朝~,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