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到,這件印章是木質的,呈長方體,經藏友測量,印面長33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重1.6公斤。印臺有兩個正方形凹槽,便於手持。印臺頂端刻著壹“上”字,表示手持印章的方向。翻看印面刻著兩個大字,似乎是“萬”“石”兩個字,但石字的“壹橫”下面,卻多了壹“點”。該藏友說,他翻了康熙字典和書法字典,都沒有查到這個怪字。
記者看到,這件印章是木質的,呈長方體,經藏友測量,印面長33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重1.6公斤。印臺有兩個正方形凹槽,便於手持。印臺頂端刻著壹“上”字,表示手持印章的方向。翻看印面刻著兩個大字,似乎是“萬”“石”兩個字,但石字的“壹橫”下面,卻多了壹“點”。該藏友說,他翻了康熙字典和書法字典,都沒有查到這個怪字。
記者看到,這件印章是木質的,呈長方體,經藏友測量,印面長33厘米,寬16厘米,厚6厘米,重1.6公斤。印臺有兩個正方形凹槽,便於手持。印臺頂端刻著壹“上”字,表示手持印章的方向。翻看印面刻著兩個大字,似乎是“萬”“石”兩個字,但石字的“壹橫”下面,卻多了壹“點”。該藏友說,他翻了康熙字典和書法字典,都沒有查到這個怪字。
隨後,記者將印章圖片發給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副院長陳亮。陳院長回復說,印章上這兩字應該讀“萬擔”,鬥、石(dan)都是古代糧食的計量單位,壹石等於十鬥,又因為壹石糧食恰好是壹個人所能挑擔的重量,所以壹石又叫壹擔,萬擔應該是十萬鬥糧食了。所以此印章應該是糧倉印,拓在麥子、稻米等糧倉上面作為戳記,表示封存之意。至於石字多壹“點”,壹“點”表示壹粒糧食,是種會意的寫法,不必深究。"石"這個糧食計量單位,近代還在用,不過標準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