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母,來母,並母,幫母,陽部,真部,是什麽意思
上古韻部 上古漢語***有二十九個韻部.可以分為三大類,八小類,如下:(甲)-○,-k,-ng類.(1)沒有韻尾的(用-○表示),包括六個韻部:1、之部 2、支部 3、魚部 4、侯部 5、宵部 6、幽部 (2)韻尾為-k的,包括六個韻部:7、職部 8、錫部 9、鐸部 10、屋部 11、沃部 12、覺部 (3)韻尾為-ng的,包括四個韻部:13、蒸部 14、耕部 15、陽部 16、東部 (乙)-i,-t,-n類.(4)韻尾為-i的,包括三個韻部:17、微部 18、脂部 19、歌部 (5)韻尾為-t的,包括三個韻部:20、物部 21、質部 22、月部 (6)韻尾為-n的,包括三個韻部:23、文部 24、真部 25、元部 (丙)-p,-m類.(7)韻尾為-p的,包括兩個韻部:26、緝部 27、盍部 (8)韻尾為-m的,包括兩個韻部:28、侵部 29、談部 同韻部者為疊韻.疊韻的字,有些是完全同音;有些是同音不同調;有些是聲韻都同,但韻頭不同;有些是同韻部不同聲母.值得註意的是,今音很不近似的字,如“特”和“直”、“國”和“域”,古音都是十分近似,或相當近似的.同類同直行者為對轉,這是元音相同而韻尾的發音部位也相同.同類同橫行者為旁轉.這是元音相近,韻尾相同(或無韻尾).旁轉而後對轉者為旁對轉.不同類而同直行者為通轉.這是元音相同,但是韻尾發音部位不同.雖不同元音,但是韻尾同屬塞音或同屬鼻音者,也算通轉(罕見).在同源字中,疊韻最為常見,其次是對轉.至於旁轉、旁對轉、通轉,都比較少見.但通轉也有比較常見的,例如魚鐸陽和歌月元的通轉.上古三十三紐 上古的聲母,又叫“紐”.上古漢語***有三十三個聲母,可以分為五大類,七小類,如下:(甲)喉音 只有壹個聲母.1、影母(○) 這是零聲母.(乙)牙音(舌根音) ***有六個聲母.2、見母[k] 3、溪母[kh] 4、群母[g] 5、疑母[ng] 6、曉母[x] 7、匣母[h] (丙)舌音,分兩類.(壹)舌頭音 ***有五個聲母:8、端母[t] 9、透母[th] 10、定母[d] 11、泥母[n] 12、來母[l] (二)舌面音(中古屬正齒三等,喻屬喉音四等,日屬半齒) ***有七個聲母:13、照母[tj] 14、穿母[thj] 15、神母[dj] 16、日母[nj] 17、喻母[j] 18、審母[sj] 19、禪母[zj] (丁)齒音,分兩類.(壹)正齒音(中古屬正齒二等) ***有五個聲母:20、莊母[tzh] 21、初母[tsh] 22、床母[dzh] 23、山母[sh] 24、俟母[zh] (二)齒頭音 ***有五個聲母:25、精母[tz] 26、清母[ts] 27、從母[dz] 28、心母[s] 29、邪母[z] (戊)唇音 ***有四個聲母.30、幫母[p] 31、滂母[ph] 32、並母[b] 33、明母[m] 上古聲母的歸類,與中古聲母的歸類不同,理由見於字典凡例.聲母註音與國際音標的對照,亦見於字典凡例.同紐者為雙聲.同類同直行,或舌齒同直行者為準雙聲.同類同橫行者為旁紐.同類不同橫行者為準旁紐.喉與牙,舌與齒為鄰紐.鼻音與鼻音,鼻音與邊音,也算鄰紐.在同源字中,雙聲最多,其次是旁紐.其余各種類型都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