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代文言文翻譯器

古代文言文翻譯器

1. 文言文翻譯

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註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妳”。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壹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仿佛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壹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壹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註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壹定註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註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註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壹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註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2005年語文考試大綱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試範圍,對這壹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註的焦點。 壹、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詞類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選考內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二、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2005年高考考查範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壹般說來都有語言標誌,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誌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註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四、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壹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註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註意上下文的關系,註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壹定要註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準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2. 文言文翻譯器

見於《《明史·列傳六十四·嶽正傳》試譯如下:

原句

1、為政有體,盜賊責兵部,奸宄責法司,豈有天子出榜購募者?

2、詔以為私,出正為興化知府,而寧亦補外。本句出現了壹個錯字!

3、上顧我厚,懼無以報稱,子乃以諫官處我耶?

譯文

1、治理國家處理政事自有體式,處理反叛者由兵部負責,懲處違法作亂的人則由司法官吏負責,哪裏有天子(親自)張榜招募懸賞緝捕罪犯的道理呢?

註釋

(1)為政:治理國家;處理政事。

(2)有體:有體式,即有模式,有規則。

(3)盜賊:對反叛者的貶稱。

(4)責:要求。

(5)奸宄(guǐ):指違法作亂的人。

(6)法司:原指古代掌司法刑獄的官署。這裏指司法官吏。

(7)購募:謂懸賞緝捕。《後漢書·黨錮傳序》:“其辭所連及陳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明李東陽《蒙泉公補傳》:“為政自有體式,盜賊責兵部,奸宄責法司,豈有天子自出榜購募之理?”

2、(皇帝)下詔令認為(嶽正和給事中張寧)私相賄賂,(於是貶斥)嶽正外放做興化知府,張而寧也補任外職。

註釋

(1)私:動詞,用財物買通;賄賂。

(2)出:(官吏)外放;外調。

(3)補外:謂京官調外地就職。

3、皇上照顧我很優厚,(我)唯恐不能報答(皇上的禮遇),您(現在)竟然以(壹個普通的)諫官來對待我嗎?

註釋

(1)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沒有辦法;不能。

(2)報稱:猶報答。《漢書·孔光傳》:“誠恐壹旦顛仆,無以報稱。”

(3)處:對待。如《禮記·檀弓下》:“何以處我?”

3. 古文翻譯器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的話,我寧願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夠同時擁有的話,我寧願舍棄生命而追求道義。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想得到的,因此我不茍且偷生;死是我所厭惡的,但還有比死更令我厭惡的,所以有的災禍,我也並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麽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麽不能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麽壹切能夠用來避開禍患的辦法,有什麽不能采用呢?這樣做就可以生存,卻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禍,卻有人不采納它。由此,可知人們所追求的有勝過生命的,所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不僅僅有道德的人有這樣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夠不喪失這種本性罷了。

壹筒米飯,壹碗菜湯,有了它就能活命,得不到它就會死亡。但如果吆喝著施舍,路過的人也不願接受;如果踐踏過再給人家,即使要飯的也不屑壹顧。

對於優厚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麽優厚俸祿對我來說有什麽好處呢?難道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結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從前情願舍棄生命也不願意接受,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從前情願舍棄生命也不願意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情願舍棄生命也不願意接受,現在卻為了自己所結識的窮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仁善的天良。

註釋

1.欲:想要,喜歡 。所欲:想要的東西。

2.熊掌:熊的腳掌,是極珍貴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時獲得。兼,同時進行幾件事或據有幾樣東西。

4.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取:選取。舍生而取義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於生者,甚:重要 於:比

6.茍得:茍且取得。這裏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7.患:禍患,災難。

8. 辟:通“避”,躲避。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義。

10. 凡可以得生者:壹切可以得到生存的辦法。者,……的辦法。

11. 何不用也:什麽手段不可用呢?

1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詞,指某種辦法

13.非獨:不單,不僅。

14.勿喪:不丟掉,不喪失。喪:丟失。

15.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16.豆:古代壹種木制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圓盤形。有木制,陶制等,用來盛肉或其它食品。

17.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吃。爾:助詞。《禮記·檀弓》記載,有壹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壹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後來餓死了。呼:吆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18.蹴(cù)爾:用腳踢著給他。 蹴:用腳踢。

19.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認為不值得,指不願意接受。

2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如果不辨別它是否合乎禮與義就接受高官厚祿。萬鐘,這裏指高官厚祿。鐘,古代的壹種量器,六斛四鬥為壹鐘。則,連詞,這裏表示假設,意為如果。辯,同“辨”,辨別。

21. 何加:有什麽益處。 加:增加,指帶來好處。

22.奉:侍奉。

23.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的意思。與,同“歟”,語氣助詞,譯為"嗎"。讀"yú"。得我:得於我,感激我的恩德。

24.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願死也不接受(施舍)。鄉,通“向”,原先,從前。

25. 已;休,罷,停止。

26. 本心:天性,天良。

27.是故:這樣的原因,因此。

28.能:能夠。

4. 古代文言文翻譯

主要是寫了壹則關於鬼神的小故事!

意思是:

從前齊莊君的臣子,有稱作王裏國、中裏僥的。這兩人爭訟三年獄官不能判決。齊君想都殺掉他們,擔心殺了無罪者;想都釋放他們,又擔心放過了有罪者。於是使二人***壹頭羊,在齊國的神社盟誓。二個答應了。在神前挖了壹條小溝,殺羊而將血灑在裏面。讀王裏國的誓辭,已完了,沒什麽事。讀中裏僥的誓辭不到壹半,死羊跳起來觸他,把他的腳折斷了!!

後來還祧神上來敲他,把他殺死在盟誓之所。當這個時候,齊國人跟從的沒人不看見,遠處的人沒人不聽到,記載在齊國的《春秋》中。諸侯傳告說:“各發誓時不以實情的人,鬼神的懲罰來得是這樣的慘痛快速。”

這些都是後話了。。。。

5. 古代文言文的翻譯

1.使民富且壽{使人民富貴長壽}

2.豈暇擇木{哪裏有時間選擇樹木。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3.奮揚不殺太子建{這個不用翻譯的,這個是史記伍子胥上的話,奮揚是名司馬奮揚,後太子建逃往宋國}

4.君子慎處{出自樂論“故君子耳不聽淫聲,目不視女色,口不出惡言。此三者,君子慎之”--既君子謹慎對待}

5.說大人,則藐之{後面缺少內容原文是--孟子曰:說①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②數尺,我得誌,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誌,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誌,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意思是--孟子說:“向位高顯貴的人說話,要藐視他,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勢放在眼裏。哪怕他殿堂高兩三丈,屋檐好幾尺寬,如果我得誌,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佳肴滿桌,侍奉的姬妾好幾百, 如果我得誌,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飲酒作樂,馳驅打獵,隨從 車輛成百上千,如果我得誌,並不屑於這些。他所擁有的,都是 我不屑於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禮樂制度。我為什麽要怕他呢?”}出自孟子盡心章

6.楊氏小兒{楊家的最小兒子}

7.仁之方{原文是--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說:“假若有壹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大眾,怎麽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壹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壹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出自[論語]雍也篇第六

8.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茍全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