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有哪些被後人曲解的詩詞

有哪些被後人曲解的詩詞

壹、群龍無首 1.出處:《周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2.今義:沒有壹個領頭的主事,各自為政,貶義詞。 3.解析:既然群龍無首是吉,又怎麽可能是沒有壹個領頭的,大家各自為政的貶義詞呢?反過來說,則是群龍***治,沒有誰以領頭的自居,大家壹起來。 王弼《周易註》雲: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無首,坤利在永貞。

二、大器晚成 1.出處:《老子·四十壹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2.今義:通常越是擁有大才能的人,越晚成功。 3.解析:傳世本《老子》中都寫著大器晚成,且這個成語已經深入人心。可是通過出土文獻得知,帛書《老子》乙本作:大器免成,甲本無法辨認。郭店楚簡作:大器曼成。 然後看壹下句子意思。方是隅,加了個大字,意思就反過來了,變成無隅;音是聲,加了個大字,意思就反過來了。象是形,加了個大字,意思就反過來了。唯獨器加個大字,意思和晚成不是反義。1973年帛書老子問世後,有學者認為免是晚的通假字,後來1993年郭店楚簡出土後,這種說法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通過訓詁,這裏應該是大器無成的解釋較為妥當,字面意思就不解釋了,通過對《老子》其他章節的比對,認為此句可以引申為真正成功的人看上去沒有成就。

三、“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關於這句,說法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是標點錯誤“女子”中間應有標點斷開,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兒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圍的寵臣、佞臣、優伶、宦官之類。

也有人認為,這裏的“女”為“汝”字的通假,“女子”實為“妳們這些小子”,是孔子對門下弟子的稱呼。怎麽會有這樣的稱呼呢?這要在當時的具體環境裏找答案。在《論語·陽貨》這壹篇裏,孔子先是受到陽貨的戲弄,然後又有“子由質疑”、“子路不悅”、“鄉願敗德”、“辭客不見”、“宰予不仁”等壹系列糾葛,而且孔子早就說過“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彥”的話,意思是說,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結合自己懷才不遇,不被理解和任用的處境,心中難免有些不快。再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不可能不產生矛盾,這些不快和矛盾恰好在子貢問師(或者當著更多弟子的面)時引發出來,於是孔子便有了“唯女(汝)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慨嘆,意思是說:“妳這小子(或妳們這些小子)和奴才壹樣是不好教養的,(傳授給妳們)淺近的知識,就不謙遜;(傳授給妳們)深遠的知識,就有怨言。”

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原本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壹起死。後面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怎麽活啊?

現在它成了說夫妻關系的話了。。。以後寫情書不要拿這句話賣蠢了

五、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有人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說:“妳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妳的時候,妳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妳,妳就應該‘以直抱怨’。”也就是說,孔子反對“以德抱怨”。

孔老夫子不是溫和的受氣包。。。

六、人盡可夫

壹般認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說明女子的作風問題。”

但實際上,這只是字面解釋,“人盡可夫”本身根本沒有奇淫的意思。是後來的夫子理學斷章取義,用以戕害女子。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原文:(鄭)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壹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柰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

春秋時期,鄭厲公深恨相國祭足專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糾去把其老丈人幹掉,就可接任相國的位子。雍糾對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錯。回家後面對老婆有點心虛,被老婆雍姬看出問題,壹番逼問,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問母親:“父與夫孰親?母親說:“父壹而已,人盡夫也。”

意思是,父親只有壹個,而丈夫選擇的範圍就是天下男子了。雍姬隨將事情原委告知父親,祭足反殺雍糾,厲公逃往別國,祭足又擁立了鄭昭公。

人盡可夫的意思,不是罵女人的

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曲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正確解釋: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壹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壹視同仁。

咳咳。。。。

八、吾生有崖,而知無崖

這句話出自莊子的“吾生有崖,而知無崖。”壹向被尊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是很危險的。也就是說,莊子真正想表達的是:生命有限,不該沒完沒了地去追無限的知識。

斷章取義害死人

九、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原句“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意思是壹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 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壹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壹俗語轉音成雞成狗了。容轉帖的我說壹句,有的說法是嫁稀隨稀,嫁叟隨叟,稀是年輕人的意思,就是姑娘嫁了不管小夥子還是老頭子都得跟他了

十、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原句:三個臭禆將,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壹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十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壹直被翻譯為: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誌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麽要這樣做。這句話被認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論根據。

實際上,這句話是這樣斷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質高,就給他們自由寬松的環境;如果人民的素質不高,就要教化他們。這和孔子是倡導“有教無類”的思想相吻合

斷句不同,意思也相差甚遠論標點的重要性

十二、學而優則仕

原句: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優”字時常被認為是“優秀”的意思,於是就解釋成: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去當官。

實際上,“優”的正確意思是“有余力”,學者將這句譯為:“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學習;學習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十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臥榻的意思;而作“井欄”解。《辭海》裏明確註釋,床是“井上圍欄”。李白此詩作於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現在的湖北安陸。古人把“有井水處”稱為故鄉。詩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邊上,舉頭遙望,頓生思鄉之情。

十四、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了當時八位著名的詩人,其中壹段專門寫李白的醉態。據說,唐玄宗想親自召見,李白先生仍然保持壹副牛哄哄的高人派頭兒。所謂“不上船”,並非不登龍舟;而是敞開衣襟,連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裏明確記載:“衣領曰船”,“或言衣襟為船”。

十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落霞”,不是雲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飛蛾”。這個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義,當時當地的風物不可不曉。對此,宋代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中說:“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壹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墮於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瑩雪叢說下》中說:“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世率以為警聯。然落霞者,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至若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由此看來,“霞”不是雲霞,而是壹種飛蛾。另外,“落霞”之“落”並不是“飄落”的意思,“落”在句中與“孤”相對,意思當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義。零散的飛蛾被孤單的野鴨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千古絕唱。

十六、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壹個方位名詞——屋西北角。杜甫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其中“屋漏”二字歷來被解釋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壹個名詞,它是屋內西北角的特定名稱。《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粵,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宦……”《辭源》修訂本“屋漏”條的第壹個義項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設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開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稱屋漏。這句詩以借代的修辭方式,舉出室內的兩個具體地方,“床頭”和“屋漏”,代指整個屋子,是列舉部分以代整體。兩句詩是說:整個屋子都沒有幹地方了,但還是雨腳如麻下個不停。不直言漏濕而說“無幹處”,下句的“雨腳如麻”才無語義重復之嫌。

十七、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所謂“紅酥手”可作紅潤的手指,還可解釋為壹種點心。陸遊著名的詞作《釵頭鳳》,寫給表妹唐婉。詞中以“紅酥”形容紅梅蓓蕾之色,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兒。陸遊用“紅酥”來形容膚色,便寓有愛憐之意。另有壹說是點心,“紅酥手、黃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飲品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