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張瑞圖的相關評述

張瑞圖的相關評述

張宗祥《論書絕句》形容張瑞圖的字是“側鋒剛腕勢雄奇,狹巷兵回相殺時。”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明季書學極盛,除祝允明、文征明年輩較早,非本篇所能說及的外,余如張瑞圖、孫克弘等,並不在董其昌下。”

鄭麗蕓《明清書風初探》:“張瑞圖攝入露鋒鋪毫法,空中取勢,順勢落筆,運肘右上,折鋒緊勒,縱橫而痛快。”

鐘明善《中國書法簡史》:“他的書法作品用筆多露鋒,轉換筆多用折,呈三角形交叉。雖不象折釵之園勁,卻有跳蕩之姿。結體遒勁緊,且多促下。”

陳振濂《歷代書法欣賞》:張瑞圖“反叛於傳統的溫文而雅之旨,強調激烈的尖銳跳蕩意識,拋棄歷來被尊為戒律的藏頭護尾的藏鋒壹說,以筆鋒的大膽坦露與表現意識為後人壹開眼界,這不僅是單壹的技巧變革,而更集中地反映在審美價值觀的變遷上。”

陳振濂《明張瑞圖詩卷三種》:

“在反古典陣營中,他(張瑞圖)的致力與徐渭相反;他註重筆法的反叛,徐渭則意在解散結構,只有在這樣的比較立場看,我們才發現張瑞圖的歷史價值,他是不可取代的。”

“而張瑞圖的書法,無論是外觀面貌還是內涵意蘊,都與前人迥然不同。淩厲的點畫,奇倔的字形,構成作品的主旋律;強烈的力感,動蕩的氣勢,令人耳目壹新。”

夏玉琛:“張瑞圖的書法,以行草見長。其草書曾學孫過庭《書譜》及蘇軾《醉翁亭記》。歷來的書法評論,認為他能擺脫時尚,獨辟蹊徑。其楷書如斷崖峭壁,草書如急湍危石,極有新意。”

邵勇《評張瑞圖書法藝術》:

“徐渭、張瑞圖主觀藝術思想上有著強烈的反叛意識,在創作中反對依傍他人。他們雖然主張師法魏、晉,破除唐、宋、元人的‘法’,但就是師古亦強調不可依傍古人,反對唯古法是循,強調個性,強調獨創。實際創作中他們大膽突破傳統規範,異軍突起,別開新境。在他們筆下表現的魏、晉情懷,也不那麽‘郁郁乎文哉’,而是恣肆雄渾,奇崛狂放,表現出壹種人格力量與情感震撼。緊跟其後的黃、倪、王諸家延承徐、張二人的書學思想,並對徐渭非本體化傾向作出了全面的制止,同時又對張瑞圖過於尖峭的書風作出了清理,把張瑞圖表現出的對‘法’的破壞回復到傳統的法質及發展方向之內,把晚明個性化書法風格推向了壹個新階段,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晚明個性化書法風格。”

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

“張瑞圖書法的最大特色,就是將點畫線條化,然後用側鋒翻轉代替傳統的圓轉筆法,並將各個單字的扁與長拉開距離,造成震蕩沖折的節奏感,讓筆氣噴薄逼人,再加之連綿的“壹筆書”,以成滔滔不絕的氣勢。這可以解釋為藝術家曲折的生活經歷,與其政治和人格的分離,所釋放出的內在矛盾沖突與苦澀精神感受。張瑞圖以強悍的筆力,尤善作巨幛書,氣勢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