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制作歷史模型?

如何制作歷史模型?

造紙吧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制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壹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麽壹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壹直想制造壹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壹次,他在山裏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制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壹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壹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壹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藥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壹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幹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卷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幹燥中部或生產成卷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6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壹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藥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造紙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之壹,與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並稱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而著稱於世,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載體,結束了先祖在石壁、獸甲骨、竹木簡和帛上書寫的歷史。同時,紙也是文房四寶之壹。

古書有東漢蔡倫造紙之說,這壹說法至今尚有爭論。從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資料來看,在西漢墓葬中已發掘遠古的紙張。當時的紙是動、植物纖維的混合體,這些纖維碎末經過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紙張。自東漢起,造紙技術經過改良,人們僅利用植物纖維就可以制成薄紙。

可以推斷的是,東漢時期的蔡倫在造紙術的改良方面有所貢獻。他發明了用樹皮、麻、破布、魚網等材料造紙的技術,並將造成的紙獻給了皇帝。因此人們又將這種紙稱為“蔡候紙”。

造紙術的發明,帶動了筆、墨、硯的發展。造紙術傳至東南亞、歐洲及阿拉伯國家,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地圖古紙,還有陜西西安、挾風及甘肅居延出土的西漢麻紙是否屬於紙,學者們為此爭論不已。該紙的厚度和纖維分布不均,故被稱為麻紙。麻紙在漢至唐近千年間,壹直是我國書寫繪畫的主要用紙。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物質的豐富,造紙的原料逐漸增多。魏晉以後,人們開始采用藤皮草(稻草、麥稈)、橘皮、桑皮、麻竹、蕁麻等材料造紙。東晉時,大麻被用於造紙,這種材料造出的紙質地堅韌潔白、耐水浸,這應該是宣紙的雛形。而真正意義上的宣紙要屬南朝時安徽歙縣等地出產的壹種銀光紙,當時梁武帝的詠紙詩“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足以說明當時的造紙水平。

隋唐是造紙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紙品種和式樣都基本形成,且出現了對紙的染色工藝。唐代較有名氣的紙有揚州麻紙和以青檀樹皮為原料制成的宣紙,還出現了壹些新品種,如鄱陽白、澄心堂紙等。箋紙染以顏色,是當時的壹大特色,僅四川的蜀箋,就有深紅、粉紅、明黃等10種色紙。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為主要的造紙原料。此外,木棉也作為材料用於造紙。隨著印刷業的興起,發明於晉代適宜印書的竹紙大為盛行。此外,紙的加工技術也得到了不斷提高,除細琢外,加工中還配以蠟糨、黃檗、膠、礬、顏色、金銀輔料,使紙更為光潤、平滑、美觀。

明清時期,我國造紙業繼續發展。箋紙、宣紙的制作工藝日趨精湛。在制作工藝上,除施膠、加礬、加蠟、染色、印花、礫光、灑金銀等技術,人們還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式工藝精美的箋紙。清代,宣紙作為主要書寫材料,其產地擴大,名目眾多。除玉版宣、羅紋紙、六吉紙、夾貢外,還有不少特制紙,如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到了清代末年,機器造紙技術引入我國,造紙業進入了壹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