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科學護膚系列

科學護膚系列

文 | 義琳

最近常常有姑娘來問:某某品牌宣傳說他們的產品濃度已經媲美醫美級別了,是不是會比普通產品見效快呢?

曾經我們在實驗室裏學習配方的時候,曾經有男同學突發奇想地問老師:配方中的某某成分如果增加到3倍,是不是用起來效果會更好?

老師反問:妳們為啥喝啤酒、紅酒、白酒,不直接喝醫用酒精兌果汁呢?

因此不要憑借產品名稱來判定產品的濃度問題,比如,火了很久的玻尿酸(透明質酸)原液。先不說我查了INCI字典,清單裏真的找不到哪個單詞能對應成原液。

事實上,透明質酸鈉超過1%就會感覺黏糊糊的,更不要說某些品牌號稱25%的高含量了,實際上,該成分的推薦濃度非常低,讓妳膚感還不錯的產品中大約只有0.1%~1%。

所以,高濃度不是用嘴巴說,用名字叫的,是要拿配方含量來說話的。另外,究竟什麽樣的比例才算得上高濃度呢?

國家對於化妝品功能性成分的添加比例有著嚴重的管控標準。 並不是妳想添加多少就可以添加多少, 所謂高濃度最高也不能超過國家規定濃度的上限 。

以比較常見的成分為例,化妝品中允許添加的濃度上限:水楊酸2%、杜鵑醇2%、曲酸2.5%、傳明酸3%、果酸6%、熊果苷7%、維他命C3%、硫10%等。

曾有研究者比較了5%、10%尿素霜對於緩解特應性皮炎患者的效果,結果發現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從尿素霜的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濃度高並不壹定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有些成分帶有明顯的刺激性,隨著濃度的提高,這種刺激性愈加明顯,對皮膚皮膚的耐受力是壹種極大的挑戰。比如:水楊酸在護膚品中的濃度上限為2%(去屑洗發水為3%),醫院裏有時會用高於這個濃度的水楊酸來治療痤瘡、牛皮癬甚至於化學換膚,但是都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換句話說,不能因為追求效果就是認為濃度越高越好,日常護膚選擇適合的濃度就可以了,過高濃度帶來的刺激性可能適得其反。

最容易受傷的敏感肌膚當然在慎用之列,但即便號稱城墻皮的高油高耐受肌膚對於高濃度產品的不適反應同樣很明顯。

比如含有6%的果酸。果酸的主要作用在於侵蝕剝落角質層,由於高度濃度的速效剝離,肌膚會感受到強烈的刺激,甚至灼燒感,使用前壹定要做足鋪墊與配合工作。

不要壹次貪多,同時使用幾種高濃度的產品,保持相同時間段內護膚程序中只有壹種高濃度成分,避免皮膚受到過度刺激而導致防禦系統崩潰。

在使用高濃度產品前,要做足前戲,比如:拉高某些酸性成分的pH值,補足皮膚水分,減緩滲透速度,有時也可以通過防止它們直接接觸肌膚,適當降低滲透力。

在使用高濃度酸性產品期間,護膚前後都不要搭配用“卡波姆(Carbopol)”增稠調制的乳霜產品,否則它的偏堿性會直接把酸性產品中和掉,造成無效保養。

鞋舒不舒服腳知道,高濃度產品能不能長期用,皮膚會告訴妳。不過等到皮膚受傷才知道不能長期用就已經晚了。

如果妳對護膚品配方成分有壹定的了解,建議在決定長期使用前先去查壹下不適應癥和副作用反應,然後再做決定。

不過壹般而言,硬幣都有兩面,功能性產品的濃度和刺激性都呈正相關,濃度越高的產品,刺激性和不適應癥也越常見,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護膚品寧願放棄濃度上限的原因。

所以,我個人更建議不要長期或者過頻使用高濃度產品。

比如:高濃度果酸煥膚,每周最多不要超過2次,維A醇連續使用不要超過3周。

眼球經濟依然在繼續,文字遊戲總讓人身陷迷宮。雖說美貌少不了金錢的加持,但空口支票卻難培育出盛世美顏,讓花出去的每壹份錢都看得到閃耀的光芒才是物有所值。

相關閱讀:

妳不是用不起大牌護膚品,只是不會做護膚預算!

聰明人護膚,都把錢砸在這個上面!

親壹下點個贊~

最後,歡迎大家關註官方專題 男人裝 ,投稿請參見《 男人裝專輯收錄/投稿/入夥指南 》

關於護膚的系列,按照基本原理-->基礎程序 -->肌膚問題,簡單整理了個合集,方便大家快速解決問題《 童顏不老的秘密都在這裏 》。

如果還有遺漏的,或者大家想要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給我。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