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會寺塔院,兩進院落,院內矗立著海會寺的標誌性建築——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專家贊譽為“國之珍寶”的海會雙塔。
這座豐腴古樸的磚塔,創建於唐末梁初,距今已有壹千多年。塔為六角十級,高二十余米,塔內空闊,交叉辟有門洞,壁畫滿鑲三排規整的小像,工藝精湛,造型古樸。塔外磚壁密布佛龕,龕內嵌滿坐佛,因此又稱“千佛塔”。這塔原是順慜禪師圓寂後,他的弟子們為他建造的“舍利塔”。
這座瘦俏玲瓏的琉璃塔是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仿照西湖南面月輪山的六和塔建造的。此塔為八角十三層,高五十多米,塔的各層都設有內室,在內室之外厚厚的塔壁中辟有螺旋形通道,通道中有磚砌臺階,盤旋而上可直達塔頂,外觀八角形,層層向上遞減,各層鬥拱、重檐和塔身三者之間,在尺度投影設計上非常適度。每層檐角還有鐵鈴,每當微風吹拂,能聽到悅耳的聲響,這些都是西湖六和塔之處。但此塔在仿造的同時又有創新,這座塔比六和塔更加精美、俏麗,建造者在塔身增施了許多琉璃構件,使這座琉璃寶塔更加流光溢彩。特別是在塔的第十層向外支出壹圈平座,並圍以琉璃欄桿,形成了壹座瑰麗的懸空樓閣。中國古塔專家張馭寰教授在《中國文物報》上撰文稱:“這在北方的樓閣式塔中也是唯壹佳例。” 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開始創建國家5A景區,歷經3年,投資2.8億元,從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建設和升級,順利通過國家級評審驗收,繼雲岡石窟、五臺山之後,成為山西省第3家AAAAA級景區。2011年1月14日,國家旅遊局在京為舉行AAAAA級景區授牌儀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5A級景區正式掛牌。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歷任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北留鎮皇城村。
皇城相府景區遊覽面積十萬多平方米。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禦書樓金碧輝煌,河山樓雄奇險峻,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藏兵洞奇妙無窮,南書院曲徑通幽,西花園風景別致,紫蕓阡禦碑林立。縱觀相府景區,歷史人文底蘊厚重,造型獨特,氣象萬千。
明清兩代,陳氏壹***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對陳廷敬有“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的評價。乾隆皇帝親書“德積壹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對陳廷敬及陳氏家族予以褒獎。 九女仙湖位於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公裏,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壹處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裏,以水上遊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壹回水長達20華裏的高峽平湖,擁有晉城市境內最大的水域面積,並以湖中聳立的巨石奇觀——九女仙臺及九仙女的傳說而得名。
簡介
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於山西第二大河——沁河,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往南經安澤、沁水、陽城、晉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後註入黃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補充水源,延河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泉水之壹,素有“山西第壹大泉”的美譽,是我國北方不可多得的軟水之壹,不僅水量大,而且水質好,硬度低,適用於日常飲用和深加工,可謂得天獨厚。
景區內處處成景,步步生幽,有屹立於水中如中流砥柱的陽城古八景之壹九女仙臺;有形如大甕,深不可測,被稱為“海眼”的黑龍潭;有雲蒸霞蔚,懸崖垂掛的白雲洞、娘娘廟; 有尖擔印、三面鑼、三圪堆、牛皮洞等文化遺址; 有皮艇漂流、顛簸驚險的小澗流泉;有自助攀巖,挑戰極限的雲嶺絕壁;
更有雪瀑飛泄的杜河大壩、淩空飛架的鐵路大橋等。 置身其中,眼前是晴波瀲灩,碧水萬頃,耳中是神奇傳說,娓娓道來,腳下則快艇輕捷,破浪而前,身周則危崖對峙,柳暗花明,時而靈洞幽秘,時而芳洲情恬,時而田舍儼然,時而飛瀑流銀,紅葉簇簇如天工作畫,垂釣悠悠如巨匠為詩,水上人家則怡然自樂,山問號歌則粗獷纏綿,加之水氣清香,隨風徐來,使人心曠神清,抑郁得舒,不知而沈醉,不覺而忘俗。 “九女仙湖”——北方之小江南,真人間之勝境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境內,被譽為“江南第壹氧吧” 美麗的九仙湖,碧波萬頃,風光旖旎,似壹幅天然的山水畫卷。景區內島嶼星羅棋布,聚散有致,有如大 珠小珠落玉盤,湖面開闊處煙波浩渺,猶如壹張綠色的沙布鋪在湖面上,湖灣深處好像迷宮壹樣曲折深邃,變幻莫測,景色絢麗多彩.景區已經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景區正積極申請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