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ū yào yè
2 英文參考bined spicebush leaf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烏藥葉烏藥葉為中藥名,出自《本草拾遺》[1]。
3.1 烏藥葉的別名蒡箕茶[1]。
3.2 來源及產地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葉[1]。分布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地[1]。
3.3 功能主治
溫中燥脾,理氣,止痛[1]。
1.治腹中寒痛,食積,小便滑數[1]。煎服:4.5~9g[1]。
2.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腫痛[1]。鮮葉搗爛酒炒敷[1]。
4 《*辭典》·烏藥葉 4.1 出處《本草拾遺》
4.2 拼音名Wū Yào Yè
4.3 烏藥葉的別名蒡箕茶(《醫林纂要》)。
4.4 來源樟科植物烏藥的葉。
4.5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烏藥"條。
4.6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止痛。治腹中寒痛,小便滑數,食積,風濕關節痛。
①《本草拾遺》:"炙研煎飲代茗,補中益氣,止小便滑數。"
②《本草蒙筌》:"下氣。"
③《醫林纂要》:"溫中燥脾,消食殺蛔。治腹中寒痛。"
4.7 烏藥葉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
4.8 附方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腫痛:烏藥鮮葉搗爛酒炒敷患處。(《廣西中藥誌》)
5 新資源食品2012年11月12日衛生部公告2012年第19號批準烏藥葉為新資源食品。
5.1 中文名稱烏藥葉
5.2 拉丁名稱Linderae aggregate? leaf
5.3 來源樟科植物烏藥( Linderae aggregate )
5.4 食用部位嫩葉
5.5 食用量≤5克/天
5.6 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1.嬰幼兒、兒童、孕期及哺乳期婦女不宜食用,標簽、說明書中應當標註不適宜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