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五行:火
呈(拼音:ché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壹說見於商代甲骨文。“呈”的基本義是向首領或上級稟報任務的完成情況,
又指現出、顯露,又用作敬辭,表示恭敬地把東西送給別人。“呈”又指下級對上級使用的壹種文書形式,作名詞用。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
平也,從口?聲。直貞切。
說文解字註
(呈)平也。今義雲示也,見也。從口,?聲。
貞切,十壹部。?之言挺也,故訓平。
廣韻
直貞切,平清定 ‖ 呈聲耕部(chéng)
呈,示也。平也。見也。直貞切。七。
直正切,去勁定 ‖ 呈聲耕部(zhèng)
呈,自媒炫。又音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呈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並音程。《說文》:平也,從口,?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
又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並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炫。《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禦史。
又《集韻》醜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壹曰快也。《集韻》?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
又《字匯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郭氏正誤》:呈,從王從口,與呈字異。呈字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