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人的演變過程圖解如下:
人這個漢字自古至今形體和意義都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從甲骨文到當今的楷書“人”字都是象形字。幾千年來,“人”字由最早的圖形化經過線條化變為筆畫化(壹撇壹捺)。甲骨文字形像人側面垂臂直立的狀態。金文基本承續甲骨文字形。
篆文突出了彎腰垂臂、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形象,像是雙手采摘或在地裏忙活。金文和小篆“人”字形象,頭、頸、手、身、腿壹並齊全。小篆將甲骨文、金文“人”的左面部件(人下垂的手形)延長,其象形意義減弱。
隸書將“人”字線條化變成筆畫化。楷書“人”字筆畫更加平穩勻稱,將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側立人形變化為更像人跨步行走的形象。
人的造字本義是人類,名詞,是指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能制造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古人在造“人”字時特別強調手、腳。“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正是由於人能夠運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工具。此外,還因為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時便以側面站立的人作為字的形體。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竝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壹人,君也。《書·呂刑》:壹人有慶,兆民賴之。又予壹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壹人誥。又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