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歲英文原版書 閱讀力進階指南》,李岑著 2017年1月出版
媽媽應該帶著"悅讀"的心態,而不是"閱讀"的心態。媽媽不要在意孩子學到多少"英語單詞"。 繪本故事能夠充分滿足孩子的情感,豐富孩子的想象力。通過故事, 孩子對人生經驗,會有更加深入的體認。孩子明白壹切事情的進展, 均有始有終,好像壹臺戲劇,有序幕、轉折、沖突、結局。在經典 的兒童故事裏,主角都遇到困難,孩子常常把自己和主角同化,默 默地為主角加油。 媽媽和孩子壹起翻看繪本,讀到繪本某壹頁時,媽媽可以把適 當的情緒投入到語調中,這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各種人物的感受。
媽媽給孩子講原版繪本之前,可以事先自己把繪本看壹遍,看到沒有把握的單詞,媽媽查字典確認壹下發音。和孩子壹起讀英文原版繪本,媽媽可以用中文把繪本裏的英文句子,解釋給孩子聽。 媽媽先把英文給孩子念壹遍,然後再用中文解釋英文。等孩子熟悉 了繪本裏的故事,媽媽就可以直接給孩子念英文。如果有條件的話, 建議媽媽播放原版繪本的配套CD給孩子聽。 為了讓中國孩子明白原版繪本的故事情節,媽媽肯定需要借助 中文。媽媽給孩子講中文的時候,可以根據故事內容自由演繹、盡情發揮。
給孩子講原版繪本,媽媽是中文說得多,還是英文說得多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媽媽能不能讓孩子感到愉悅,讓孩子長時間地壹邊欣賞繪本畫面,壹邊聽媽媽講故事。
對於爸爸媽媽提出的自己英文發音不好問題,我想說的是:爸爸媽媽念給孩子的英文,不是孩子的唯壹"語 音來源"就行!現在很多繪本書都附有CD, CD裏面有故事朗讀, 發音不好的爸媽,可以跟孩子壹起聽CD, 跟孩子壹起讀,跟孩子 壹起復述CD。這麽做,除了模仿CD的標準發音,還可以讓孩子 覺得"爸媽跟我壹起學呢",有父母的陪伴學習更能讓他們感到安全、 愉快。 現在的孩子,能接觸到大量英語有聲媒介,能聽到多元、生動 的英語語音。故此,爸媽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英語發音,會對孩子 造成實質影響。爸媽念繪本給孩子聽,不是給孩子上"語音課", 而是讓孩子感受大人的陪伴,在與孩子的閱讀互動中迸發更多親子交流的樂趣。
2009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 調查"的結果,這次調查第壹次公布了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閱讀 狀況。調查包含壹項"對家長和孩子是否喜歡讀書這壹行為的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喜歡且經常看書"會直接影響孩子對閱 讀的喜愛程度,其中95%的兒童表示,因家長喜歡看書,所以自己也喜歡看書。 我在教學過程中,也接觸過很多既愛讀中文書,也愛讀英文原版書的小朋友。曾經有壹些家長,詢問"秘訣",我回答說:"秘訣" 就是讓孩子從小看到爸爸和媽媽都愛讀書。
要想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媽媽首先要堅定地相信自己, 以自我實踐的精神,獲得拓展孩子未來的智慧。媽媽要讓孩子看到 自己經常閱讀的樣子,這才是發掘孩子讀書潛質的秘訣。 有的家長跟我說,孩子自己讀自己的,我們大人做別的事情, 孩子不會在意的。其實不然,小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對於自己在什 麽時候讀的書、在哪裏讀的書、在什麽環境下讀的書,都會記在腦 子裏。故此,孩子在閱讀時,媽媽最好也能跟著壹起讀書。
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壹樣能愛上原版書,壹樣可以走進英文原版書的世界。有的媽媽問:"孩子剛上壹年級,英語零基礎,能學習原版書嗎?” 心存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只有先了解壹門語言,才 能欣賞這門語言。事實上,合乎情理的英語學習方式,恰恰是先讓 孩子欣賞壹門語言,再讓孩子細致了解這門語言。 媽媽應該鼓勵孩子欣賞英文原版書。媽媽的心情,應該充滿期 待與向往,而不是猶豫和不自信。在岸上學不會遊泳,英語也是如此。 學好英語的前提,就是直接進入英語的海洋。小學階段,孩子別把 英語當成壹門學科,而是盡量把英語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天欣賞、感受、理解英語。正是通過每天 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孩子的單詞量才能日漸豐富。 學外語,好比人生,是"喜悅"與"辛苦"的調和。剛剛接觸 原版書的孩子,應該多感受壹些"喜悅",少感受壹些"辛苦"。 很多時候,小朋友"害怕"學英語,往往是因為媽媽"心太急"。 孩子剛開始學習原版書,先不要給孩子布置硬性任務,讓孩子先把 註意力放到故事情節上,通過故事的吸引,讓孩子天天接觸英語。 其實,孩子英語底子薄、單詞量少,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只要 孩子每天翻閱原版書,漸漸地,孩子面對壹行行單詞組成的英語篇 什,就不會感到陌生。我常常建議孩子在透徹理解壹部原版書之後, 再把整本書朗讀壹遍。孩子朗讀的時候,會覺得書裏描寫的壹切, 是多麽合理,多麽明顯,多麽雄辯。
我見到有的家長,給小 孩從國外帶回壹批英文原版書,但孩子讀起來吃力。於是,沒過多久, 家長無奈地看著原版書被束之高閣。 這裏我想說,孩子閱讀吃力的時候,最需要大人的幫助、鼓勵 和引導,而不是就這麽無奈地放棄。放棄之後,只能壹無所有。障 礙不解決,就永遠是障礙。
香港英語測評,翻開試卷,裏面沒有壹道語法選擇題,卻有壹首20行 的英文詩。其實,很多語法規則,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總是掌握不住。但等孩子年齡稍大壹點之後,就很容易掌握了。 孩子大量閱讀優秀的英語原版書,英語自然就很地道。從更高 意義上講,英語教學是培養壹種趣味,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審美。單 詞、句型、語法,只有在文學作品裏,才附著萬千氣象。孩子學英語, 不可以沈悶。孩子學英語,應該是自身需要之滿足,而不是滿足別 人的需要。僅僅是背單詞、記語法、做卷子,不去親近文學,就像 孩子們不去遼闊的草原,欣賞應擊長空之美感,而是整天關在狹窄 屋子裏,盯著老鷹的標本壹樣。
教育界有句名言:"養成專註 的讀書習慣,等於培養了半個天才。”孩子養成閱讀原版書的習慣, 哪怕平均壹天僅僅學會3個單詞,從小學壹年級到了初二,就掌握 近9000個單詞。在英語教學上,有壹個"詞匯伴隨學習理論",能 夠解釋這壹點。 7 ~ 15歲掌握英語,會帶給孩子壹個重大優勢。畢竟,國內仍 舊是應試教育環境。有老師開過玩笑,說什麽叫初中,初中就是應 試教育的初級階段;什麽叫高中,高中就是應試教育的高級階段。 孩子從初二到高三,各科學習負擔非常重。初三以後,面臨中考, 進入高中之後,數學、語文、物理、化學、政治、生物,這麽多科 目壓下來如果孩子到那個時候,英語基礎不好的話,僅僅依靠斷 斷續續的補習,很難有質的飛躍。英語拔尖的青少年,都是小時侯 底子紮實的孩子。學英語,越往後面拖,越被動。
閱讀還有壹個優勢,就是能夠促進孩子的作文水平。 閱讀完壹部作品,孩子可以認真反思壹下:如果換我來寫,我 能想到從這個角度切入嗎? 如果換我來寫,我還能把第壹段寫得這 麽吸引人嗎?我還能把最後壹段再寫得意昧深長些嗎? 作者想到的 新鮮比喻,我能想出來嗎?文章裏的動詞、形容詞,我自己能寫出 來嗎?孩子閱讀之後,稍用壹點時間,再反思壹下,哪怕每次只反 思5分鐘,幾年積累下來,就是自己寫作的財富。閱讀與反思,正 是寫好作文的起點。
孩子經常參加壹些英語等級考試,並且為了參加考試,又參加考前培訓班。孩子進入初中以後,由於理科學習負擔越來越重,所以英語學習幾乎退化成在卷子上做畫勾題、背單詞、語法 , 感覺英語進步慢,於是又繼續參加培訓班。物質條件好的家, 嫌棄大班教學不好,給孩子報了費用更高的"壹對壹"家教輔導。北京,壹小時200元的壹對壹輔導,只是非常普通的價格)。
以上描述,都屬於在機場"轉圈圈",是典型的"低水平重復"。 學英語,最害怕的是"低水平"重復,因為這種重復會磨滅孩子對 英語的興趣與信心。這就是為什麽壹大批中學生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對英語"興趣不大"。 可見,比別人家孩子提前到達機場,並非核心優勢。孩子只有提前登上飛機,才是核心優勢! 孩子若不及時登機,別人遲早會追上來。這就是為什麽很多"起步早"的"90後"孩子,剛進小學, 英語有明顯優勢;等到初中,就開始"吃老本";進了高中,感覺 英語"上不去,下不來"。
故此,季羨林先生談到外語學習時,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入門不是問題,問題是入門之後怎麽辦?無論在 中國大陸,還是在中國香港、新加坡,英語真正出色的孩子,都是早早入門(早早到達機場),並及時接受系統嚴格的英語文學訓練(早早登上飛機)。
19世紀德國最重要的語言學家鹹廉·馮.洪堡特指 出:"沒有文學根基,我們不可能深刻理解壹門語言。” 有的家長問,怎麽能看出孩子是在"機場轉圈圈",還是"登上飛機"了呢?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如果孩子總在學教材,語法知識,學怎麽考試,"長期報培訓班",那就是在"轉圈圈" 。 如果孩子每天臨睡前,津津有味閱讀二三十頁原版書,那我祝賀您孩子搭上了飛往紐約的航班!
在英語學習中,真正有靈性的部分,是讀解能力的培養。讀 解能力是非常關鍵的訓練。孩子閱讀英文的時候,老師要盡量培養 孩子理解文字的思維方法,教孩子梳理語境的邏輯脈絡。解讀英文, 要講道理,要註意解釋的周延。這壹點,大人必須向孩子交代清楚。 讀解是最有趣味,也是最有靈性的讀書享受。文壇才女張愛 玲(1920-1995)讀完紅樓夢,註意到壹個細節:在"紅樓夢, 前八十回曹雪芹沒有像介紹其他女性那樣,用繁復細致的筆墨, 去描繪林黨玉的衣著服飾。這是為什麽呢?作為讀者,能提出這樣 的問題,並對此問題做出解釋,最能凸顯作者的"主動"與"執迷”。解讀壹本書,也最能培養孩子的專註力。
朋友對我說,孩子雖然參加過不少培訓班但孩對英語始終沒太大興趣。聽她這麽壹說,我便走近孩子的書架隨手翻看幾本英語讀物,發現裏面全是壹篇篇寡淡無味的"豆腐塊" 我心想,孩子發育到了9歲,還在讀這樣的英文小故事,怎麽可能真心"愛英語"? 7歲以上的孩子,已進入小學教育階段,學習負擔日漸加重。 因此,7歲以上孩子學英語,必須考慮時間精力的"投入產出比"。
孩子從小學壹年級開始,就應該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閱讀教育。 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育,其意義不在於考高分(當然,高分考生, 都是閱讀力強的孩子)。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育,其真正之價值, 在於"鋪設管道"。孩子需要把英語當做汲取西方書籍思想的"管道"。
英語學習,是"由上往下"兼容的。也就是說,只要孩子熟悉 了原版書裏的英文,自然就能輕松駕取簡易的英文。7歲以上的孩子, 可以直接開始學習純文字原版書。如果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大量接觸 英語那麽在他們7歲時,就能更加自如地進階到讀原版書學英語 的新階段。如果孩子在7歲以前,沒有接觸過英語,就需要孩子剛開始學純文字原版書的最初頭半年,適當放慢進度,讓孩子有壹個適應期。適應期過後,孩子對英文的熟悉度就會越來越高。
必須建立在"持續、真實"的基礎上。持續,指的 是"持續的練習機會";真實,指的是"真實的交際需要"。如韓國壹周的英語村。
學外語至少需要三方面力量:教學到位、原汁原妹的語言材料、 孩子用功。孩子過了 7歲,學英語不能再"小打小鬧",不能僅僅聽英語,說英語,讀短篇小故事,入住英語村。觀察新加坡小學生,除了讀原版章節書,還要完成越來越難的課外練習。我建議家長要明確壹個常識:沒有細致的閱讀訓練,沒有刻苦用功,不可能學好英語。
如果能在小學養成讀原版書的習慣;在小升初之前,精 讀幾本類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力難度的原版書,及時讓英文水 平大有進境,高三英語學習就好更加主動。
小學階段的"基礎建設",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素養和閱讀能力。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專註、堅持的學習素養,都是美德;無論時代 怎樣變化,孩子通過大量中英文閱讀而奠定的基礎,是思考與創新 的起點。 培養孩子的英文優勢,我們可以參考借鑒美國小朋友的方法。 美國小學的語文課,幾乎等於閱讀課。美國老師(包括家長),會為小朋友劃定壹個書目範圍,然後讓孩子選擇其中的書目閱讀。
閱讀訓練方面,中美兩國的差別在於:美國老師總讓孩子閱讀整整 壹部書,而我們總是讓孩子閱讀壹篇篇文章。 我認為,國內小朋友學英語,也應該追求完整地、從頭到尾地 讀完壹部書。7歲的小朋友,在剛起步的階段,家長千萬不要心急, 可以讓孩子先把註意力放在故事情節上,等孩子把故事聽過幾遍, 對英文也比較熟悉之後,再集中精力,學習書裏的單詞句型。 小朋友閱讀原版書,除了這本書要具有壹定的長度(比如至少 150頁),還要具有文學品質。出於對文學品質的考慮,我推薦7 歲以上的孩子,讀壹讀美國散文家E. B. White先生的夏洛特的網, 盡量少去讀那些搞笑類原版童書。
孩子每次投籃,動作是否有效,是否命中目標,孩子 都能明明白白看到。所以,孩子只要對準目標,不斷調整動作,慢 慢就能成為投籃高手。 但是,孩子自己讀原版書,情況可就大不同了。孩子看著密密 麻麻的英語,不知道什麽才是準確的理解,除非有人告訴。如果沒 人告訴孩子,孩子要麽讀不懂,要麽"囫圇吞棗",要麽"自以為是” , 以為自己看明白了,其實是誤解了英文。 所以教孩子讀外文原版,我的建議,是壹定要讓孩子看見英語如何"斷句",壹定要給孩子講透英語"意群"的含義,然後再 鼓勵孩子把整部原版書流暢朗讀壹遍。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完全消 化壹整部原版書的語言,並具備獨立閱讀原版書的外語實力。
我在講解Charlotte's Web與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這兩部原版書的時候,之 所以煞費力氣,按照"意群"給孩子講讀,就是為了從壹點壹滴做起, 把"理解力"訓練和"快速閱讀"訓練結合起來,幫助孩子養成正 確的英文閱讀習慣。先理解再快速。
孩子讀原版書,遇到不懂的詞句,遇到費解的段落,只要辦開揉碎地給孩子講明白就可以了。當孩子捧著壹本純文字原版書,閱讀難度就上了壹個大 臺階。孩子會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孩子還會碰到費解的英語表達。 很多時候,即使某些句子沒有生詞,孩子也不理解作者為什麽要寫 這個句子。孩子讀原版書,如果是壹種"霧裏看花"的感覺,加上 孩子還有其他功課,孩子自然無法堅持。所以,老師必須把原版書 給孩子講懂,孩子越能早早地"看透"英語,就越能早早地把原版 書融入生活。
孩子如何讀英語才能不走神、不犯困?孩子讀英語書走神犯困,有很多原因。其中壹個主要原因,在於孩子沒有掌握意群閱讀策略,孩子不知道英語如何斷句。很 多孩子閱讀英語的時候,是"壹個詞壹個詞"地讀,而不是"壹串詞壹串詞"地讀。孩子如果"逐個詞閱讀英語,那麽後果只有兩個: 要麽是"走神開小差",要麽是"犯困打哈欠"。
有的媽媽說,孩子"逐個詞"閱讀英語,精力應該更加集中才是。 其實不然,孩子正是因為"理解力"弱,才被迫"逐個詞"地閱讀。 這種拖拖拉拉的閱讀方式,導致孩子無法"即時理解"書中內容。 孩子閱讀時,若不能"即時理解"書中內容,那麽大腦就會出現"空 閑" 大腦壹旦"空閑",就容易"胡思亂想",這就是孩子走神的原因。而且,大腦壹旦"空閑"久了,就會徹底放松,這就是孩子打哈欠的原因。
孩子從7歲以後,就應該開始培養意群閱讀習慣。 如果孩子讀英語,沒有養成"意群"閱讀巧慣,那就會很吃力。我 們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 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主題 只要有老/師的細/致講讀 孩子就/能直/接閱讀美/國同齡/人的讀物。 怎麽樣?這個句子讀起來很吃力吧?
下面,我們按照"意群" 的方式,再把這句話讀壹遍: 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主題 只要有/老師的/細致講讀 孩子就能/直接閱讀/美國同齡人的/讀物。 意群是由好幾個單詞組成的,孩子閱讀英語,如果能像上面這樣, 按照意群閱讀,那麽孩子閱讀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孩子壹眼看 下去,即能捕捉"壹連串"單詞的意思,這樣的閱讀效率,是孩子津 津有味"閱讀原版書的基本條件。 我教過壹個優秀生,小學六年級,曾把我講讀的《哈利·波特 與魔法石力認真學過三遍。孩子在小升初的暑假,開始獨立閱讀 Roald Dahl的《查理的巧克力工廠》。
比如,孩子可以像下面這樣,按照意群斷句,讀懂壹個有66字的長句:
Her body was swelling up / and changing shape / at such a rate / that within a minute / it had turned into nothing less than enormous round blue ball, a gigantic blueberry ball, in fact, and all that remained of Violet Bcauregarde herself / was a tiny pair of legs / and a tiny pair of arms / sticking out of / the great round fruit / and a little head on top.
在於鼓勵並幫助小朋友進入壹本英文書,就好像 牽著小朋友的手,進入壹片異域花園。在這壹片花園裏,我們看到 很多很多。我們看到智慧、看到理想,看到道德光芒,看到人類通 往尊嚴的道路。老師需要囑咐孩子,細讀壹部英語原版作品,對讀 到的文字,要帶著接納的謙遜,以及壹份想要領悟的耐心。
幾年前,身邊就有家長問我:"教小朋友細讀英文原版書從哪壹部作品入手?"每壹次回答,我都推薦從"夏洛特的網力開始,帶著孩子,進入英文原版書世界。 推薦壹部作品,就等於推薦壹個作者。推薦((夏洛的網 ,就 等於推薦E. B.懷特。E. B.懷特在58歲那年,寫道:"我生活的主 題,就是面對復雜,保持歡喜。 (The theme ofmy life is complexity- through-joy.)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E. B.懷特這個人,喜歡他的生活,更喜歡他的文筆。
E. B.懷特,就像壹個美國版的陶淵明,他的作品, 洋溢著對人、對動物,對山川與自然的美好眷顧。不僅如此,E.B. 懷特的文學創作,還有另外壹條更加重要精神線索:那就是對個人 尊嚴、自由與權利的捍衛與憂思。人類20世紀重大話題,比如種族 主義、冷戰對時、言論自由等話題,E. B.懷特均發表過精彩論述。 我鼓勵孩子們好好學英語,等孩子們英語水平再高壹些,可以自己 閱讀這些篇什。
當然,孩子朗讀原版書,不能是稀裏糊塗地"傻讀",孩子先要吃透原文,才能做到有情有意地"朗讀"。因此,孩子首先要"細讀原版書,品詞品句"。孩子先要"看透"原版英文的激昂與婉轉充分理解英文表達,並掃除大部分單詞障礙。只有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把自己想象成故事裏的主人公,運用自己的生括經驗,入情入境,準確拿拿捏朗讀的語氣和表情。 孩子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每天朗讀英文原版書,讓孩子在讀書中獲得成就感,孩子就會更加樂意朗讀英文。
孩子越擅長朗讀, 就會越來越自信地展現自己的朗讀。 家長可以給孩子找壹些誌同道合的"小夥伴",英語程度近似的同伴壹起朗讀,能起到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我相信,看到別的小朋友朗讀英文,會激發自己孩子的朗讀熱情,孩子心裏想: 別的小朋友行我也行!”小朋友互相學習,也是壹種激勵力量。只要孩子專註用功,英語必然大有進境。 無論在新加坡,還是在中國香港,英文最好的小學生,都特別 重視朗讀。
孩子剛開始讀,慢壹點沒關系,那怕讀半頁也好!孩子首先細讀原版書,然後朗讀原版書,讓閱讀之趣與朗讀之美水乳交融。這祥的英語學習,才是效果深遠的,才是姿態優雅的。
我鼓勵小朋友在理解原版外文的基礎上,把原版書閱讀與原版書朗讀結合起來。我把這種結合稱 為原版書"讀者劇場"。我希望原版書"讀者劇場",變成孩子的 日常話動,讓孩子在家"秀"出自己的英語力。 "讀者劇場"讓孩子在最短時間內,閱讀力和口語力齊頭並進。 培養成就感,樂趣感,家長可以壹起參加。無論是快速閱讀,還是出聲朗讀,按照意群斷句都是非常重要的。朗讀的時候,不要壹味求快,而是要註意斷句的節奏。朗讀時的斷句節奏要與人的呼吸節奏緊密相連。
好的文學作品,作者在敘事過程中,牽引著讀者的情緒, 使得孩子的情緒隨著故事的展開,或激昂或沈靜,或歡樂或悲哀, 或緊張或松她,或熱烈或淡漠。孩子閱讀情緒的波滿起伏,就是文 本內在的情緒律動。正因為有了 "情緒律動",孩子朗讀原版書的 時候,才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或者大聲尖叫。孩子只有動心,才能真正精通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