榪字筆畫數為7筆。
壹、榪字結構解析
1、榪字的偏旁部首是木字旁;榪的字體結構為:左右結構。
2、榪的筆劃筆順:橫、豎、撇、點、橫折、豎折折鉤、橫。
二、榪的拼音及含義
榪,漢語三級字, 讀作榪(mà或mǎ),榪(mà)。
1、榪(mà):床前橫木。榪頭,床兩頭或門扇上下兩端的橫木。如:榪子(舊時木制馬桶);榪杈(用來攔堵水流的三腳木架)。
2、榪(mǎ):三腳木架。中國四川省都江堰的活動攔水壩,就是用榪杈和滿裝卵石的竹籠做成的。
三、榪字的康熙字典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莫駕切,音罵。《玉篇》牀頭橫木也。《韻會》引《曾子·輿機疏》,機以木為之,如牀,先用壹繩系著兩頭謂之榪。《正字通》俗謂木片關定器物曰榪子。
四、擴展知識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空間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之壹,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還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地方,已經出現刻劃符號,***達五十多種。
自從漢字產生之後,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壹直使用到現在。從最早的抽象圖畫,到後來的象形文字,逐漸又增加了指事、會意、形聲等構字方法,然則依然是不夠表述使用,有增加了轉註、假借兩種漢字使用方法。
中華民族是壹個很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也是最獨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裏,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唯壹的古代壹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壹種形式,直到今天,各種字體紛紛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