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註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賣油翁》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賣油翁》教案 篇1教學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詞義、句義。
2.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教學時間: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堯咨自矜家圃睨之
頷之酌油杓瀝
2.熟讀課文。
3.查字典,看註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賣油翁》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這是歐陽修所著的別集,***153卷,附錄5卷。《歸田錄》是其中的壹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再次遭飛語中傷,自請外任,這壹卷是在出知毫州時作的。他在《歸田錄》序裏說:"歸田錄者,錄以備閑居之覽也。"是壹部筆記小說。歐陽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壹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溢號文忠。是文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壹。
2.導語
這將筆記小說通過賣油翁和陳堯咨之間的壹段小故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註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2請幾個同學翻譯課文,講清重點詞語的含義。
第壹自然段:
以此:因此。嘗:曾經。俄之:之,指陳堯咨射箭。而:表順接,可不譯。其:指代陳堯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翻譯: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這點本領自我炫耀。他曾經在自家的場地上射箭,有個賣油的老頭放下擔子站在那兒斜著眼看他射箭,很久沒有離開,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點點頭。第二自然段:
爾安敢:爾,妳。乃:於是。以錢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蘆。而錢而,但是。因曰:因,於是。
翻譯:陳堯咨質問道:"妳也懂得射箭嗎?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嗎?"賣油的老頭說:"沒有什麽,只不過手熟罷了。"陳堯咨怒氣沖沖地說:"妳怎麽敢小看我的射技!"老頭說:"憑我酌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於是拿出壹個葫蘆放在地上,用壹個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註入葫蘆,油從錢孔灌進去,可是錢不沾濕。於是說:"我也沒有什麽,只不過是手熟罷了。"陳堯咨只好笑著打發他走了。3.第壹自然段介紹了什麽?
討論並歸納: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和背景。
地點:陳堯咨家的空場子上。
人物:陳堯咨和賣油翁。
背景: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因而"自矜"。
4.提問: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箭是怎麽反應的?
討論並歸納:"俄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
油翁看陳堯咨射箭,放下擔子,斜著眼睛看。看見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
只是微微地對此點頭。
5.提問:賣油翁對陳堯咨射箭本領是怎麽評價的?
討論並歸納:賣油翁認為:"無他,但手熟爾。"沒有什麽,只不過手
熟罷了。
6.提問:賣油翁憑什麽這樣評價陳堯咨的射箭本領?
討論並歸納:"以我酌油知之"憑我酌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7.提問:賣油翁到底知道什麽道理?
討論並歸納: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問:陳堯咨對賣油翁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討論並歸納:
(1)當賣油翁對他射箭"但做頷之"時,陳堯咨問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的反應對壹個自以為了不起的武夫來說,而且是受了侮辱。因此,用壹個疑問句問賣油翁妳也懂得射箭嗎?再用壹個反問句,我的射箭本領不是很高強嗎?
(2)當賣油翁又說:"無他,但手熟爾。"時,陳堯咨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對陳堯咨的技藝不加贊賞,已使對方出乎意料;而且還進壹步加以貶議:"無他,但手熟爾。"壹向狂傲的康肅公被貶到這壹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後看到賣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結
本文以次要人物陳堯咨開頭和結尾,襯托了主要人物賣油翁。主要內容是寫賣油翁的技藝,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點寫賣油翁的酌油,而對陳堯咨的射技只是壹筆略過。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賣油翁》教案 篇2壹、教學目標:
1、認識“熟能生巧”的道理。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傳神。
3、掌握實詞:矜頷釋徐以但等。
二、教學過程
(壹)導入
俗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的是要獲得超群的技藝必須經過反復多練以達到熟練的程度。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跟熟練有關。(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熟悉課文。
1、結合註釋,了解作者情況。
2、學生交流預習中解決的字詞讀音:
矜圃睨矢頷忿酌
3、指名學生試讀後全班齊讀。
要求:讀準字音,註意句讀。
(三)疏通文章,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提出預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2、學生逐句解釋課文,積累文言實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
(四)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1、默讀課文,思考:陳堯咨的心理經歷了壹個怎樣變化的過程?哪些語句表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的態度?
2、討論交流
明確:課文先簡要介紹陳堯咨因善射而矜持,對賣油翁“睨之”“但微頷之”的不以為然的態度自是不滿,質問聲中“自矜”之太躍然紙上。而賣油翁從容對答,點出“無他,但手熟爾”。但陳堯咨壹時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認為是“輕吾射”,“忿然”壹詞表現了陳堯咨的驕橫之態。而賣油翁現身說法“以我酌油知之”,當場獻技,在事實面前陳堯咨無話可說,只好尷尬地笑著讓賣油翁走了。
板書:
自矜
↓
不滿而質問
↓
忿然
↓
笑而遣之
3、賣油翁的過人之處又有哪些?
明確:通過對其酌油動作的描寫“取”“置”“覆”“酌”“瀝”和“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結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領。
4、看了賣油翁的當場獻技,又聽他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時,陳堯咨會想些什麽?
5、分角色朗讀,註意讀出陳堯咨與賣油翁兩人的不同語氣。
6、概括課文內容,揭示文章主旨。
(五)總結課文
1、課文為何對陳堯咨的善射寫得簡略,而對賣油翁的酌油情況卻記敘得較詳細?
明確:因為故事要說的道理是熟能生巧,並不是說陳堯咨的善射,所以只用“當世無雙”“十中八九”,來描寫他的箭術的精湛,而對賣油翁情況的記敘較詳細,這樣使敘事清楚,同時又重點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熟能生巧?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整理文言實詞
3、寫壹段話,談談妳對文中兩個人物的看法。
《賣油翁》教案 篇3壹、導入新課。
我國有句俗話:“行行出狀元”。常用來稱贊各行各業中的`能工巧匠。在過去的幾千年當中,這類能工巧匠多得無法統計,但由於他們處在社會的下層,為人所輕,不僅事跡湮沒無聞,連姓名也不可考。這篇課文所寫的賣油翁就是其中壹例。
二、正音、學生試讀、教師範讀。
三、解詞。
①矜:驕傲。問:陳堯咨為什麽驕傲?(善射,當世無雙。)
②嘗:曾經。問:這句話如果譯成“曾經在家裏的場地練習射箭”,有什麽不好?(跟上文不怎麽銜接)按現代語習慣該怎麽說呢?(把“曾經”改為“有壹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註意古今的不同表達方式。
③圃:場地。問:字典上是怎麽註釋的?(菜園、:果園)提示:這裏說“場地”,是將原來的意義加以擴大。
④釋:放。成語“如釋重負”的“釋”,也是放下之義。
⑤睨:斜著眼看。問:口語怎麽說?(斜眼看、瞟)
⑥發:即“發”,最早的意義是把箭射出去。
⑦頷:註意字典上有兩個義項:下巴頦;點頭。這裏用第二義。
⑧“但(惟)……爾”;這種句式用來表示限制的口氣,相當於“只是……罷了。”
⑨酌:本來的意義是斟酒,這裏擴大為倒(油)。
四、誦讀練習。
具體的步驟是:(1)齊讀兩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達到“口熟”;(2)分段練習背誦並做誦讀指導;(3)檢查背誦。
教師:古人寫敘事小品常要借機發表壹點感想或評論,本文有這樣的評論嗎?(最後壹句)別看只有這麽壹句話,道理卻不淺,我們暫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來。
學生齊誦。
教師:故事中只有兩個人物,幹脆把題目改成《陳堯咨和賣油翁》,行嗎?(不行)為什麽?(事端是賣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釋擔而立”,不露出輕視的表情,陳堯咨就不會發問;又是由他解決的——以酌油技術平息了陳堯咨的憤怒情緒。)我們讀這篇文章必須緊緊把握這壹點:賣油翁在事件發展的全過程中起了主導作用。
分段練習背誦,方式要靈活;下面只列出指導要點:
第壹段指導要點
①問:這件事是不是發生在陳康肅公堯咨的青年時代?(目的是讓學生從敘事中看出他少年氣盛,也要順便說明“康肅公”是他死後朝廷給的謚號,古人敘事中書人名常用該人後來的爵位或謚號,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觀敘述的口氣讀,如講故事。應註意長句中的停頓,如:“陳康肅公/堯咨∥善射”“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③首句是鋪墊,要讀得平緩;“自矜”壹語重讀,為下文問賣油翁張本。,
④次句寫情節開端,至“釋擔而立”可作壹頓,表明賣油翁將有所為;再重讀“睨”“久”二字,使聽者疑團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緩語調,因為疑團已解——原來賣油翁有意觀射,而對陳堯咨的射技並不十分贊許。
第二段指導要點
①這段主要寫陳堯咨和賣油翁的對話,讀時應摹擬人物的語氣:陳堯咨兩問皆因驕而怒(照應上文“自矜”),聲重而急;賣油翁兩答皆因胸有成竹而從容自若,聲輕而緩。
②對話而外皆作者敘事語,要讀得平緩,力求再現賣油翁的從容之態。末句“笑而遣之”是故事結局,平淡中似有寄托,讀時當有余韻。
五、內容分析。
教師:現在看文章的最後壹句話,同學們說說它的大意(“此”,指賣油翁;“與”,這裏是跟(人相比)的意思;“何異”,有什麽不同,用反問口氣,等於說沒有什麽不同。)請用陳述句來說。(他跟莊子說的解牛者、斫輪者是壹類人)這是比擬的說法,作者內心的意思呢?(稱贊賣油翁的神妙技術)是不是還有別的意思?這很難回答,要仔細想想。
教師:《莊子》書中這兩個人,都不是普通的技工,他們所追求的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事物的道理。解牛者叫庖丁,他解牛是根據牛體的結構用刀,不用眼睛看,而用精神活動去接觸牛體;斫輪者叫輪扁,他制作車輪也全靠心領神會。據此,請說說作者這句話的深壹層的意思。(賣油翁同樣是深知事物道理的人)
教師:懂得了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故事貫穿起來:①陳堯咨善射,而以此“自矜”,說明了什麽?(不見得深知射箭的道理)②賣油翁釋擔而立,久而不去,有什麽目的?(作細致的觀察)③“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說明了什麽?(賣油翁據此斷定陳確實不深知射箭的道理)④“但微頷之”有什麽用意?(誘使陳來問他)⑤“無他”是什麽意思?(不精通射箭道理)⑥表演酌油的技巧,有什麽用意?(教育陳堯咨)⑦陳堯咨為什麽“笑而遣之”?(他懂得了老人的意思)
教師:這個故事對妳有怎樣的啟示?(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要點:精益求精,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
六、留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讀故事的感想記在日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