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章太炎與劉:誰的學問最大?

章太炎與劉:誰的學問最大?

——民國國學大師劉克己筆記之壹。

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黃侃,在當時的小學功夫(尤其是音韻學)上獨樹壹幟,但在學術上更為精深。他拜章太炎、劉為師,壹生敬重。尤其是劉,只比黃侃大兩歲,而且他們早在日本就是好朋友。但是,為了向劉學習經學的真諦,黃侃決定拜他為師,並作了祭拜之禮。之後壹直以禮相待。即使他的學術成就早已被世人稱為“黃章之學”,他依然不改尊師重道,傳為佳話。

黃侃在北大教書的時候,有壹天早上備課的時候看到陶淵明的壹首詩,但是不知道典故在哪裏。黃侃去問劉,劉說,讓我想想,回頭告訴妳。黃侃說太晚了,我急忙去問正在刷牙的章太炎。聽完之後,他馬上告訴了我這本書的出處。黃侃從章太炎回來,繞道去見劉。劉也想起來了,出處和章太炎壹模壹樣。從此,黃侃對兩位老師多了幾分敬意。

劉以《春秋左傳》研究聞名於世,是傳家寶。所以就算是章太炎也要給點分。可惜這樣的學者書法極差。他參加科舉考試時,被考官形容為“字如花紋足,醜不為書。”本不想考上,但看到她詩裏有壹句很美的話“花木蘭老了,我還殘著,笑指花空自疑”,最後她被列為第壹。周作人也評價過劉的字寫得不好:劉的字雖然寫得極好,但是他的字“實在可怕,幾乎和小孩子差不多,而且不在乎筆順”。

至於章太炎,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弟子眾多。在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張門弟子”早已遍布疆域,成名的人幾乎不計其數。只要提到黃侃、錢、周兄弟的名字,哪壹個不是廣為人知。他的學識既博大精深,在20世紀的學術界也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至於書法,更是絕無僅有。至於那本連魯迅都看不懂的書,自然是難懂的,平庸的,和我們壹樣。自然不了解,就不提了。

那麽,他們兩個,還是他們的弟子黃侃,誰更有見識呢?是因為章太炎張著嘴回答黃侃的問題才顯得自己更有見識嗎?恐怕我不能這麽說。總之,知識不僅取決於妳知道多少,還取決於妳理解多少,發明多少。黃侃認為,研究中國的學術,發明比發現更重要,也更困難。原因很簡單。發現以前不存在,現在出現了,只是碰巧被妳發現了。自然是妳的成就。但是這個發明是人們已經熟悉的。用常見的材料看到前人沒有看到的問題,做出新的結論,自然更難得。(我寫這篇文章只是想引起壹些同學的興趣。亡羊捕牢,未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