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與祖籍只有壹個區別。籍貫是壹個戶口性質,戶籍證明壹般應由派出所出具。而祖籍是祖輩的居住地本人出生的地方。
擴展資料:
壹、籍貫
籍貫(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s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壹般從父,個別從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參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文件,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二、祖籍
祖籍是指壹個家族族群認定的某壹時期的某壹位祖先(傳統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壹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鄉(即祖籍)來作為自己籍貫。
有些地區習慣以祖父的籍貫為祖籍,而有些地區例如臺灣省人民則大多數是以十多代以前祖先在大陸的居住地為祖籍,海外的華人則是以父系祖先在中國的籍貫地為祖籍。
祖籍是漢民族的傳統文化概念,可以指祖父的籍貫地,也可以指更加久遠的祖先籍貫,即壹個家族父系祖先曾經長期世代居住的地方。
特別應該註意的是戶籍地並不壹定是這個人的祖籍地或籍貫地,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某些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建設的新地方,大量的人的祖籍地不是戶籍地,這些人壹般都是改革開放後和在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按照當時國家的分配從外地遷移到此地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祖籍
百度百科籍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