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關於漢字的傳說

關於漢字的傳說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歷史學家,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隨著社會進入大規模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的對外事務越來越頻繁,迫切需要建立壹套所有聯盟都享有的交流符號,於是收集整理* * *的工作就交給了歷史學家倉頡。

廣義的漢字是指從石刻、甲骨文、大篆、金文、書法、小篆,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文字。狹義上,它們是指以正楷為標準書寫方法的漢字,也是今天廣泛使用的現代漢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古代發明和改進的。目前,確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刻文字和甲骨文,大約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張文和金文。然後到了秦代的篆書,發展到漢代的隸書,成為唐代今天使用的手寫字體的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也是古代各種代筆系統中唯壹流傳至今的。漢字壹直是中國各個朝代的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經發展到高度完備的水平。它們不僅在中國使用,而且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作為東亞唯壹的國際交流語言。在20世紀以前,它們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的官方書寫和規範文字,所有東亞國家都在壹定程度上自行創造了漢字。

在非漢字系統中,日本的部分漢字經過自行簡化成為新的日語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韓文漢字使用標準;在越南、朝鮮、蒙古等歷史上使用過漢字的國家,漢字不再具有官方規範的地位。

擴展數據

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被認為是甲骨文。就殷商時期的文字資料而言,文字載體的種類很多。當時除了用毛筆在簡書上書寫,其他主要手段都是刻在龜甲骨、陶器、玉器、青銅器上。

商代殷墟使用的甲骨文和青銅禮器是主要載體。在出土的甲骨中,有4672個字,已被學者認識的有1000多個字,但只有壹部分商代文字被保留下來,命名為甲骨文,壹門獨特的學科——甲骨。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古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用漢字作為* * *的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那個國家官方文件的唯壹體系,因此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和共享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為漢字和語音的聯系不是很緊密,所以很容易被其他民族借用,比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曾經有過只用漢字書寫,不會說漢語的歷史階段。漢字的這壹特點,對維系壹個文化圈——壹個充斥著各種無法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起著重大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漢字文化圈。在日、越、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漢字已經合並為他們的語言文字“漢字(かんじ)”和“漢字(?)”,“漢字(há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