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這個絕色女子的最後結局到底如何,歷來說法不壹。
楊貴妃命喪馬嵬驛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六月,安祿山攻破潼關,李隆基這才從溫柔的睡夢中醒過來。在楊國忠的建議下,於唐天寶十五年六月十八日,唐玄宗帶著楊玉環、楊國忠匆忙逃出宮去。等到百官上朝時,竟不知皇帝到哪裏去了!玄宗壹行出都門百余裏,來到壹個名叫馬嵬驛(今陜西興平縣西)的地方,將士們又餓又累,疲憊不堪,隊伍中出現了騷亂。龍武將軍陳玄禮密啟太子李亨,以謀反罪將楊國忠誅殺,隨即又上奏玄宗說:“楊國忠謀反已經被誅,貴妃不宜帶在身邊,願陛下忍痛割愛,將其正法。”大宦官高力士也趁機進諫,主張盡快把楊玉環殺掉。玄宗知道這件事情是他們合謀策劃,內心極不情願,但看看鼓噪喧嘩的將士,覺得還是保命要緊,於是命高力士將貴妃帶到佛堂,將其勒死。隨即又把貴妃的屍體擺在外面,讓陳玄禮和眾位將士觀看。軍士們見楊貴妃真的被殺死,這才整理隊伍繼續西行。
眾說紛紜
那麽,楊玉環真的被勒死在馬嵬驛了嗎?多少年來,人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眾說紛紜,壹直沒有壹定論。不過歷代的正史中均對這種觀點持肯定態度,還舉出了不少證據證明。據說,勒死楊玉環的那條白錦被馬嵬店的老嫗所得,她深知此物的價值,聲稱凡是要借觀的人,須付百錢,居然靠它發了大財。另外,在運送楊玉環屍體時,壹只鞋子失落,也被壹個老嫗拾去,此人同樣靠了這只“娘娘鞋”致富。大詩人杜甫在《北征》詩中寫道:“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杜甫不僅說道楊玉環被殺,並且還把誅楊的主要人物陳玄禮大大贊頌了壹番。杜甫與楊玉環是同時代人,他的寫作態度向來比較嚴謹,盡管他使用的是藝術化語言,但述說的事情卻是真實的。這位貴妃娘娘命喪馬嵬驛,本來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可是出人意外的是,對於楊玉環的最後歸宿,卻出現了幾種說法。
古代名畫死裏逃生做道士
有的說楊玉環死裏逃生,當了女道士。唐玄宗從避居蜀地到返回長安,只有短短壹年多的時間,待遷葬楊貴妃時卻是“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既然找不到她的屍體,很可能是死裏逃生,就壹定還有找到的希望。玄宗不會不派人到處尋找,結果仍然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說明楊貴妃真的沒死。還有的說,當時被縊殺的不是楊玉環,而是壹位名叫蛾眉的宮女。因為陳玄禮無緣近窺“娘娘”的玉容,辮不清楊貴妃的真正面目,很容易被蒙騙過去。楊貴妃出了馬嵬坡後,換裝隱逃南下,具體到了什麽地方,後來終老何處,則又說不清了。想起楊玉環曾經做過女道士的經歷,有人猜測她很可能隱匿於某個女道士院。而唐代的女道士院形同娼家,這位昔日的貴妃娘娘,為了茍求活命,有可能作了妓女,“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恨處正在於此。
流亡日本
有的說楊玉環潛逃到日本,並老死在那裏。1963年,壹位日本少女在電視臺向日本電視觀眾展示了她的家譜等古代文獻,言之鑿鑿地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引起了壹陣小小的轟動。日本有種說法,說死者是替身,由於陳玄禮憐惜楊貴妃貌美,不忍心將其殺害,於是與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車運來貴妃屍體,查驗屍體的便是陳玄禮,因而這壹以假代真的計謀得以成功,而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飛快南逃,大約在今日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過海上的漂泊,最後遠逃至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與此相呼應的是,日本當地的“二尊院”中還有楊貴妃的墳墓。大津郡的《郡誌》上也有這樣的記載:唐玄宗得知楊貴妃東渡扶桑,難舍舊情,派特使送來兩尊佛像,並苦苦勸她回國,再享富貴。楊貴妃拔下壹根玉簪答謝了玄宗,後在當地無疾而終,今日的“二尊院”即由此得名。
永遠的謎
除此之外,還有楊貴妃成為神仙升天的說法。道士楊通幽受玄宗之托,在天上地下,冥冥之中,鬼神之內,遍尋太真。經過無數次的波折和磨難,後來在東海之上,蓬萊之頂,南宮西廡,群仙所居的地方,找到了上員女仙太真,即楊貴妃。這位已經成仙的娘娘熱情地接待了楊通幽,並公布了她和玄宗皇帝的出身。畢竟塵世苦短,好夢難長,她和玄宗皇帝緣分轉眼即盡,只好屍解脫羽化歸仙。白居易所寫的《長恨歌》,也是表達了這種思想。
楊玉環已經死去有千余年的時間,今天要準確說出當時的真相也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