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哈利波特》後 有感
這是壹個發生在奇妙魔法世界裏的故事。
壹個名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在繈褓中牙牙學語的幼年,因為壹個預言,父母被魔法世界黑暗勢力的最高統治者----伏地魔,殘忍殺害。但是這個脆弱的小生命幸存了下來,並且讓黑暗勢力暫時停止了擴張。這段劫後余生註定了他的不平凡。之後十年,哈利在姨夫家過著寄人籬下飽受虐待的艱辛生活。直到有壹天,他發現自己是魔法師的孩子,並且擁有可以到魔法學校學習的機會。從此,他踏上了這段驚險刺激的魔幻旅程。當他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的時候,漸漸了解背負在自己身上的使命,並在身邊好友的幫助下展開各種神秘和未知的冒險,勇敢的與卷土重來的黑暗勢力對抗,最終捍衛了魔法世界的和平與寧靜。
使他成功戰勝伏地魔的,不是什麽超高級魔杖,不是什麽無與倫比的咒語,不是因為偉人的幫助,僅僅是因為“愛”。愛才是使哈利腳步堅定、勇敢抗爭的勇氣源泉。
從1997到2007,十年時間,作者JK·羅琳女士用文字為我們,也為世界編織了壹個童話。
其實說《哈利·波特》是童話並不確切。因為它的內涵遠比童話故事深邃厚重的多,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分析,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塑造有些灰暗。
記得我是在十歲接觸到《哈利·波特》的,隨後就將它束之高閣達壹年之久。理由僅僅是因為年幼的我只是喜歡王子與公主的美麗童話,而故事開始那個烏雲密布、貓頭鷹亂飛的星期二和哈利的姨夫家的陰暗氣氛令我難過。
哈利·波特童年是令人心酸的。註定無父無母的人生,十年時間,與蜘蛛同住在姨夫家狹窄的樓梯間裏,每日頂著亂蓬蓬的頭發,穿著表哥肥大的舊衣服。身形矮小瘦弱,常常遭到鄰居的排擠和欺負,甚至淪為表哥等人遊戲的活靶子。他沒有朋友,沒有人願意跟他多說壹句話。唯壹的快樂是在姨夫壹家出門的時候偷偷從冰箱裏拿壹點好吃的,打開電視機觀看節目。跟哈利對比起來,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我,從不知道孤獨的滋味。自己真的很幸福。
而後,哈利的生活起了小波瀾,他自身開始展露出魔法天賦,終於到魔法學校學習。我仍然記得那個時候的自己僅僅是壹名和哈利年紀相仿的小學生,滿身稚氣卻為那個神奇的世界深深著迷,夢想有壹天可以踏上那紅色特快列車同哈利壹起到魔法世界裏去;夢想可以在那棟古堡式的教學樓中匆忙穿梭;夢想自己有壹天可以騎上飛天掃帚馳騁在蔚藍的天際;夢想有壹天學會數不清的咒語同哈利他們並肩作戰。
每每翻閱,那壹段段凝固在書卷裏的記憶裏,第壹次驚異這部小說給我帶來的震撼,是哈利.波特父母再現的畫面:
“現在又壹個人頭從伏地魔的魔杖間冒了出來……哈利第壹眼就看出了她是誰……因為她是哈利每晚想念的最多的人……”
“每晚想念的最多的人”。哈利對父母的思念達到了******。如此深切刻骨。即使是在他最無助的時候,即使是面對未知命運的恐怖,即使是面對伏地魔痛苦折磨,他始終是壹把錚錚鐵骨,沒有向黑暗低頭。因為他心中有壹份光明的向往,因為他心中有壹股愛的暖流,支持著他,讓他同他的父母壹樣,昂首挺立,戰鬥到最後壹刻。
這種深植入骨髓的親情之愛是保護繈褓中的哈利幸存的原因,也是哈利在與伏地魔抗爭時的力量。
另外,這部小說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哈利·波特和好友羅恩、赫敏之間的友誼。無論在合適何地,甚至是生死關頭,這兩位好友始終堅定不移的陪伴在哈利身邊,傾其所有給予他幫助。
在第壹部小說中,羅恩在巨棋陣上所表現出的大無謂和大智慧,令我佩服不已。校長鄧布利多也稱贊他“下贏了許多年來霍格沃茨最精彩的壹盤棋”。這個評價,足以證明羅恩的才華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可是羅恩,壹個配角,沒有赫敏絕頂的智慧,多年來陪在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身邊,甘心成為他的陪襯。其不張揚的樸實個性讓我欣賞。而羅恩的那句話已成為了壹個經典:“我來做壹個騎士。”可知道,作為壹個騎士意味著什麽?他心裏最清楚,是棋局裏調遣的棋子,是身先士卒自我犧牲,是哈利牢不可破的保護圈!
有壹段情節,是在他們三人面對敵人的時候,當時羅恩的腿已經受傷了,面前的敵人瘋狂而猙獰。可是他們毫不猶豫的護在哈利面前,高舉魔杖,厲聲說道:“如果要殺哈利,就必須從我們身上踏過去!”
以這段獨白,詮釋羅恩、赫敏、哈利三人堅貞不屈的友誼。
壹直為哈利慶幸,能在那輛特快列車上遇到誠懇善良的羅恩,能在巨怪手裏救下聰慧心思細膩的赫敏,並在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誼,是哈利最好的精神支柱。因為他們的存在,哈利的生活不再孤單,濃烈炙熱的友情將他煆成壹個性格謙遜正直、機智勇敢的陽光少年。他沒有因為圍繞在他頭上“大難不死的男孩”的光環沾沾自喜,也沒有因為在球賽中傑出的成績驕傲自大,沒有在同學們的猜疑誤解中自暴自棄,更沒有在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臨陣退縮。這所有的所有都歸功於朋友給他帶來的的鼓勵和信任。險境之中的流露出來的關懷和愛才會更顯得彌足珍貴。
不的不提的還有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這位結局翻身的反面角色。
為了最懵懂的壹份初戀,這位天才巫師賠上了壹生的守候。也許他永遠無法寬恕自己。因為壹份盲目的忠誠,使自己成為害死壹生最愛的人的兇手。正因為他愛的是哈利的母親莉莉,他對莉莉的愛義無反顧,至死不渝,卻因為自己的過失毀掉了莉莉幸福的家庭。他愧疚了壹生,於是無私的用自己的生命維護莉莉的兒子。他對在書中,他處處與哈利·波特作對,令哈利誤會自己,討厭自己。因為他無法面對那壹雙和莉莉壹模壹樣和善的眼睛,他選擇了讓哈利誤解,甚至憎恨。又在危難之時頻頻向哈利伸出援助之手,僅僅是為了守護莉莉僅存的希望。到了斯內普教授臨死之時,那份如釋重負的安詳,令人為之動容。忙碌了壹生,為了壹個他深愛而不愛他的人,背負了最沈重的枷鎖和責任,終於功德圓滿了。
這讓我想起了令壹個得不到自己所愛的例子----李莫愁。相比西弗勒斯·斯內普的自我犧牲,李莫愁在痛苦之後唯壹的表現就是讓別人同她壹起受盡煎熬,放開了自己的生命,同時將別人的生命放得更開。折磨自己還折磨別人,這就是癡情與喪心病狂的的區別。
回首。十年前的我第壹次讓《哈利波特》溶入我的生活,邊翻著字典邊領略繽紛絢麗的魔法世界,那些激動人心的情節,炫目的魔法在我的腦海留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延續了十年的童話終於到此謝幕。
十年,我們可以改變多少?而《哈利波特》又可以改變我們多少?
如今。褪去了滿身稚氣和那些天馬行空的幻想,長成壹個落拓沈穩的高中生。在哈利神奇世界的沐浴下成長,偶爾還會脫口而出幾句咒語,偶爾想起那些焦慮等待後作問世的日子,還是會莞爾壹笑。細細品讀,才不得不承認作者JK·羅琳女士是壹個駕馭文字、編織故事的天才。天才塑造的形象、創造的情節總是鮮活的使人如見其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並且經久不忘,甚至隨時間的推移而愈發豐滿立體。
這不僅僅是壹部為兒童而寫的“快樂書”,它不僅有快樂,也有痛苦、死亡與毀滅。那些看似光怪陸離的想象卻是深深根植於現實生活中的。當我們為書中大膽奇特的想象拍案叫絕的同時,又能隱約看到投射在魔法的奇妙世界中現實世界的影子,既有正面對愛、友誼、忠誠、勇氣、智慧等等的肯定,也有負面對偏見、陰謀、權力鬥爭、欲望的揭露。甚至魔法學校裏的學生,同普通學生都有相似之處:大家都是孩子,同樣是復雜的功課,同樣有寫不完的作業。這壹切讓羅琳的魔法世界沒有成為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也賦有更多現實意義。
第五部最後關頭哈利和伏地魔的對決,哈利遭受伏地魔鉆心咒的折磨,哈利從鏡子裏看到自己正是伏地魔的模樣,直到痛苦的哈利告訴伏地魔:“妳沒有愛和友誼,我為妳感到悲哀!”到了最後,才深刻體會到作者至始至終都在不遺余力的歌頌愛的力量。甚至在無力蒼白的現實面前,主角們都不曾放棄愛的信念。如哈利的父母勇敢的保護哈利到他們生命的最後壹刻;如哈利對已逝去親人的深沈懷戀;如三個主角在壹起的惺惺相惜;如羅恩家人對哈利的視如己出;如斯內普教授對莉莉刻骨愛戀……這份執著,終於在最終話第七部裏的得到升華,也被釋放到了極致。最後的結果在意料之外,清理之中,沒有愛的人最終沒有辦法打敗愛的力量,而這壹事實也安排的合理巧妙。因為有愛的力量,所以自然而然的擁有了勇氣。擁有這那份勇氣,才會壹路斬荊披棘地走到了最後,迎來最後的勝利。
不是書評,不是影評。謹以此文,紀念陪伴我十年的《哈利波特》。
“愛是什麽”,誰都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