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壹個讀音。
傅讀作fù。
傅(拼音:fù),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金文,古字形從人(亻)尃聲。傅本義是輔助、輔佐的意思,引申指輔導、教導。
用作名詞,指負責教導或傳授技藝的人。“傅”有時與“附”相通,當“附著”講。如“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傅”也用作姓氏。
傅的古籍解釋——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部 傅;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並方遇切。音付。師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師,大傅,太保,為三公。傅,傅之德義也。《詩·大雅》:王命傅禦,遷其私人。箋:傅禦者,貳王治事,謂冢宰也。《禮·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
又同付。《史記·夏本紀》:興人徒以傅土。註:索隱曰:傅卽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
又姓。
又《正韻》:芳無切。同敷。陳也。《前漢·文帝紀》:傅納以言。註:師古曰:傅讀曰敷,陳其言,而納用之。
又《集韻》《韻會》並符遇切。音附。近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刺兵同強,舉圍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則密。註:傅,近也。密,審也。
傅的組詞解釋
1、外傅[wài fù]
古代貴族子弟至壹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與內傅相對。
2、傅姆[fù mǔ]
古時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老年婦人。
3、傅翼[fù yì]
添翼。常比喻給兇殘者以權力地位等,使之更易於作惡。
4、保傅[bǎo fù]
古代保育、教導太子等貴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諸侯的男女官員,統稱為保傅。
5、傅說夢[fù shuōmèng]
比喻輔佐帝王治國的宰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