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粵語讀音是:qiāng
註音:ㄑㄧㄤ
部首:八
部外筆畫:5
總筆畫:7
五筆86:UDNB
五筆98:UNV
倉頡:TGHU
鄭碼:UCRD
筆順編號:4311135
四角號碼:80512
釋義:
1.連詞,表示假設、轉折等關系,相當於“乃”、“反而”。
2.助詞,多用於句首。
3.姓。
4.我國古代民族,原住在以今青海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的壹帶地區,東漢時移居今甘肅壹帶,東晉時建立後秦政權(公元384—417)。
5.指羌族。
擴展資料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羌笛
[qiāng dí]?
羌族管樂器,雙管並在壹起,每管各有六個音孔,上端裝有竹簧口哨,豎著吹。
2.黠羌
[xiá qiāng]?
狡黠的羌人。
3.黨羌
[dǎng qiāng]?
黨項羌,古代羌族的壹支。
4.東羌
[dōng qiāng]?
古代少數民族之壹。
5.羌戎
[qiāng róng]?
泛指我國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6.西羌
[xī qiāng]?
西漢?時對?羌?人的泛稱。亦指東漢羌人內徙定居在金城、隴西、漢陽等郡的壹支。
7.羌帖
[qiāng tiē]?
舊時我國東北地區對帝俄紙幣的俗稱。主要指流通於中東鐵路沿線的華俄道勝銀行、帝俄國家銀行和中東鐵道局所發行的金盧布、銀盧布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