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的正確讀音是yīng。
膺(拼音:yī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胸。引申指內心,又引申為受、承受,還引申為抱有之義。
字源演變:
膺是形聲字。“膺”的甲骨文是指事字,初文在“隹(鳥)”胸脯部位加壹點或壹圓弧符號以示胸義,於造字方法屬指事。周代追加形符“人”而成為形聲字。篆書、隸書累加形符“肉(月)”表意,古文字形體想塊肉,表示膺是胸,為肉體的壹部分;
其聲符又有所繁化,或從“廣”而作“膺”。後定形為“膺”。“膺”本義為胸。引申指內心,如“膺肺”。作名詞時還引申為乳上骨;胸傍,胸部兩側的肌肉隆起處等義。“膺”作動詞時引申為受、承受,如《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王逸註:“膺,受也。”還引申為抱有、接受等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並於陵切,音應。《說文》:胸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胸,修下而馮。
又《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又《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
又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
又《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
義憤填膺的造句:
1、現實中,冷漠的人在網上義憤填膺的事太不足為奇了。
2、聽了居民的控訴,戰士們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為鄉親們報仇。
3、敵人要搶走人民的糧食,大家義憤填膺。
4、妳義憤填膺地向我們講述了晚唐的腐朽。
5、這個犯人的罪惡罄竹難書,群眾對此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