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則有幾種讀法

則有幾種讀法

則有1種讀法。

則,拼音:zé,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古字形從刀從鼎,會用刀刻畫鼎紋之義。刀刻“鼎”文具有穩定性,故用以作為準則。則的基本義是規範、準則。由準則引申為規章,再由規章條文的分項引申作量詞。

則用為動詞表示以……為準則、為標準。用作連詞,表示時間上的相承或因果聯系,也表轉折,又在兩個相同的詞之間表讓步。則作副詞,用於表示肯定的判斷。則用在序數詞後,表示列舉原因或理由。

則還是壹個文言虛詞,主要用作連詞,多表示條件或因果關系,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就”“那麽”,如成語“不平則鳴”,“水至清則無魚”。“則”作為虛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也經常使用。

則這個漢字在漢語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它的用法和意義也在不斷地擴展和變化。在閱讀、寫作和使用漢語時,我們需要註意“則”的正確用法和意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漢字。

則康熙字典義

《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即德切。竝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於觀,於逸,於遊,於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