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蠡
拼音:lí,lǐ,luó
筆劃:21
部首:蟲
五筆輸入法:xejj
筆順編號:551353334251214251214
2字義
蠡
lǐ
蟲蛀木,引申為器物經久磨損要斷的樣子。
lí
〈名〉
瓠瓢,用葫蘆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又如:蠡升(容量壹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壹瓢勺);蠡見(喻膚淺的見識);蠡酌管窺(用瓢量海水,從竹管裏看天。比喻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片面)
另見lǐ;luó
蠡測,lí
cè
[measure the sea with an oyster shell—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or subject;shortsighted]
即蠡酌。以瓠瓢測量海水。比喻見識短淺,以淺見量度人,“以蠡測海”的略語
以蠡測海。——《漢書·東方朔傳》
蠡測管窺
蠡,lǐ,〈動〉
蟲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為器物久磨將斷的樣子
蠡,蟲嚙木中也。——《說文》。段玉裁註:“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蠡,lǐ
人名、地名用字。如:範蠡(楚國宛人今河南南陽);蠡縣(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蘇無錫市東南)
另見lí;luó
蠡,luó,<名>
通“蠃”。蜾蠃
[eumenid]
諒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陳力而相追。——漢·班昭《東征賦》。註:“蠡與蠃古字通。”
另見
lí;lǐ康熙字典申集中蟲字部蠡 ·康熙筆畫:21 ·部外筆畫:15〔古文〕?《唐韻》盧啟切《集韻》裏弟切,?音禮。《說文》蟲齧木中也。 又彭蠡,澤名。《書·禹貢》東匯澤為彭蠡。《註》彭蠡,在揚州之西界。 又鄰知切,音離。《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 又《韻會》憐題切,音黎。瓠瓢也。《前漢·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又《唐韻古音》落戈切,音騾。義同。 又《玉篇》蠡蠡,行列貌。《劉向·九嘆》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又山名。《揚雄·長楊賦》燒熐蠡。《註》熐蠡,山名。 又人名。《晉書·姚弘載記》姚墨蠡。《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杜墨蠡。 又與螺通。《類篇》蚌屬。聖人法蠡蚌,而閉戸見文子。 又《集韻》魯果切,音裸。瘯蠡,皮肥。壹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蟲名。 又郞計切,音麗。《揚子·方言》參、蠡,分也。《郭註》謂分割也。齊曰參,楚曰蠡。 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