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本義為充滿而向外流,後表示增益,本義由“溢”字表示。由滿溢引申,指增加、增多,又引申指更加。
由於增加了,得到的好處更多了,所以“益”又引申指好處。在古漢語中,“益”字還有超出、過度的意思。(拼音:yì)是漢語常用字 ,字形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器皿中的水滿溢而流出,
說文解字
卷五上皿部伊昔切(yì)
饒也。從水、皿①。皿益②之意也。
①從水、皿:王筠《說文解字釋例》:“當作‘從水在皿上’五字觀之。②皿益:謂皿水溢出。
說文解字註
卷五上皿部
饒也。
食部曰:饒,飽也。凡有餘曰饒。《易·象傳》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從水、皿。水皿,
此水字今補。
益之意也。
說會意之_,伊昔切。十六部。
廣韻
伊昔切,入昔影 ‖益聲錫部
益,增也。進也。伊昔切。八。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部 益
古文:?
《唐韻》《集韻》_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廣韻》:增也,進也。《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詩·邶風》:政事壹埤益我。《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禮·曲禮》:請益則起。《論語》:益者與。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莊子·列禦寇》:有貌願而益。
又《易》卦名。《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為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_(訛)》:二十四兩為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詩·王風》疏:__茺蔚。壹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_(床),壹名思益。又果名。《博雅》:益智,龍眼也。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釋名》:益,_也。所在之地險_也。
又姓。《印藪》:漢有益強,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_》:益,器滿也。故從水從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