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的拼音是dì。以下是壹些“蒂”的形近字及其組詞:
壹、組詞
1、帝:皇帝、帝王、帝國。
2、締:締造、締約、聯盟。
3、帶:帶領、帶隊、帶路。
4、殆:殆盡、危殆、無殆。
5、紀:紀念、紀年、紀元。
二、《康熙字典》
申集上草字部蒂
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9
同蒂。《班固》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三、字形演變
在甲骨文中,蒂字以疐字為基礎,添加了表示植物的草字頭(艹),用以表示它是花朵、瓜果的蒂把兒。甲骨文中的疐字,其字形像壹顆帶有蒂的瓜果,蒂把兒在上方。
到了金文中,蒂字的草字頭更加明顯,與疐字區分開來,但仍然保留了甲骨文中的蒂把兒形象。
隨著漢字的發展,到了小篆中,蒂字的草字頭變得更加規範,同時蒂把兒的形象也逐漸簡化。
隸書和楷書中,璽字的字形逐漸穩定下來,並壹直沿用至今。
總之,蒂字的字形演變過程是從甲骨文的疐字逐漸發展而來,通過添加植物的草字頭,表示花朵、瓜果的蒂把兒形象,並逐漸簡化和發展,最終形成了現代漢字中穩定的蒂字形。
蒂的例句
1、通過對柑橘屬植物的根蒂進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根蒂結構的特殊性及其與土壤相互作用的機制。
2、介紹了果樹地上部與地下部相互關系的研究概況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並指出研究展望應加強果樹根蒂抗逆性機理的研究。
3、鮮繭的根蒂是影響鮮繭質量的重要因素之壹,鮮繭的根蒂牢固度與鮮繭質量密切相關。
4、通過對4棵楊樹無性系幼樹秋冬季節根蒂生物量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土壤容重與根蒂生物量呈負相關,土壤含水量與根蒂生物量呈正相關。
5、樹體營養物質積累與分配中心隨樹齡和季節變化而轉移,不同樹齡的植株在不同生長時期的貯藏營養和葉片光合產物向地上、地下轉化的方向和比例不同,其轉移與轉移的載體根蒂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