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文言文表達關系特別好

文言文表達關系特別好

1. 特別好的古文與賞析

離騷 還不錯啦 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

《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離騷》是屈原被貶後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壹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

賦、比、興三種修辭手法靈活穿插轉換是其語言運用上的最大特點。表達了要使楚國強大就必須推行美政的治國思想。

表達了推行美政失敗被貶後的不滿不悔情緒及繼續推行美政的堅定信念。表達了無機會再行美政則寧死不叛楚王的忠誠。

全詩中心:推行美政。敘述文路:努力準備、失敗悲憤、反思不悔;再試遇挫、徘徊無望、他投不忍、以死明誌。

全詩結構:分五章***14個完整意段。前兩章***包含7個完整意段為上半部;後三章也***包含7個完整意段為下半部。

為了便於記憶把握,也可把全詩分為十個相連貫的獨立故事:上半部五個,《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說理》;下半部五個,《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問蔔》、《屈原請神》、《屈原他投》。第壹章《被貶》53行;《屈原引路》(1)出身、誌向、努力。

1至8***8行;(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10行;《屈原被屈》(3)改法失敗經過及原因。

19至35***17行;(4)評價改法情況和表達對失敗的看法與對改法的態度。36至53***18行。

第二章《反思》38行:《屈原不屈》(5)失敗後自我反思。54至65***12行;《屈原被怨》(6)對屈原被貶壹事,親人埋怨(引出後面的借史反思)。

66至71***6行;《屈原說理》(7)評理及激奮抒情。72至91***20行。

第三章《再試》38行:《屈原叩天》(8)上叩天門(直接找楚王)。92至107***16行;《屈原求女》(9)下求美女(走後宮路線)。

108至119***22行。第四章《徘徊》38行;《屈原問蔔》(10)問蔔及考慮。

130至140***11行;《屈原請神》(11)求神。141至151***11行;(12)認真考慮神靈的指引及下決心他投。

152至167***16行。第五章《他投》21行:《屈原他投》(13)遠去西方投西皇。

168至185***18行;(14)全詩總結,是全詩的中心所在。186至188***3行。

全詩概述:上半部包括七個完整意段。敘述文路:緣起,失敗;反思,家人埋怨,評理。

第壹章《被貶》53行:敘述被貶的前後過程。夾議推行美政的必要性和推行美政失敗的深層原因,並抒 *** 感。

第二章《反思》38行:思考被貶原因。認為正直無錯。

不理會“姐姐”的責怪,論證推行美政的合理合法性。下半部包括七個完整意段。

詩人行走路線:上天宮不成後想去昆山求仙家指引,但回頭見家鄉無女(女媧般的能女),便轉而去求女,求女不成後才去昆山,在昆山求神問蔔,得到仙家指引後轉去投西皇,中途卻又思鄉停步,最後還是決定找彭鹹(先王)去了。第三章《再試》38行:經過反思,堅定了信念,明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推行美政)是對的,於是“上叩天門(直接找楚王)、下求美女(走後宮路線)”。

希望能東山再起,繼續推行美政。第四章《徘徊》38行:但“天關門(王不理)、女隱藏(王妃也不理)”,君王未醒。

進路阻塞,便只好去“問蔔、求神”,再思考決定何去何從。第五章《他投》21行:壹波三折:最初決定依照神靈指引離開楚國投奔西皇,但思鄉難行,停步放棄。

但若留在故居卻又沒有知己!無奈最後還是選擇了以死報答楚王世恩的結局。 第壹章1至53行 (1)出身、誌向、努力.1至8. 8行壹韻(ing)主喜韻. 1.高陽帝的後人兮,伯庸是我父親。

黃帝後人、楚臣之子。不忘祖宗、不忘先王。

2.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臨。 人王命格,天賦非凡。

3.父親算我生辰兮,給我起了好名: 為龍點眼。 4.大名叫正則兮,表字叫靈均。

平=天=正則、原=地=靈均。意表名字:屈平、屈原。

5.天賦內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 努力修德聚能,立誌重修法度,使楚國強大。

6.撚江離和香芷兮,縫秋蘭做佩巾。 用香草細搓繩線,縫起蘭葉織造佩巾。

比喻創造性的工作。

7.怕時光如流水兮,知道歲月最無情。 深知天時運數 8.朝摘坡上木蘭兮,晚拔洲畔冬青。

比喻上下操勞,早晚努力。(采集縫佩巾的原料)(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

9至26,18行壹韻(u)主悲韻 09.日月永遠輪替兮,春已去秋在途。 比喻今非昔比。

10.看草木正雕零兮,怕美人將遲暮。 比喻目前國勢漸弱,已經失去當日強盛。

“美人”喻王朝。 11.應該吐故納新兮,何不重修法度? 應該改法度行美政,以求重振國威。

12.快騎龍馬騰躍兮,來我在前引路! 要趕緊行動,我願意做先鋒。 13.先王品性高潔兮,群芳環繞追逐。

比喻:具體路向。以楚先王們為榜樣,吸引賢者能人。

14.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 比喻:忠良聚集,群策群力。 15.堯舜正直節制兮,總能走在正途。

以歷史為鑒(正路)。 16.桀紂無良妄行兮,抄捷徑必然困。

2. 表現的非常好在古文裏怎麽說

甚至。

"甚"基本字義

1、很,極:~好。~快。

2、超過:日~壹日。

3、什麽:~事?

4、表示進壹層的意思:~至。~或。

極、最:~少。~親。~交(最相好的朋友)。~誠。~高無上。~理名言。

至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射來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達。至的本意為到,引申指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最,用做副詞,還引申表示壹件事已經做完,再做另壹件事情。

擴展資料:

文言文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壹、語法特點:

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詞類及詞序兩方面。壹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話更多的詞類活用現象。

二、詞匯特點:

文言文與白話文在詞匯上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通常必須以詞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條列,才能完整表達。

不過,有個特點可以概括性地觀察:文言文的詞匯較為簡潔,例如:相較於白話文的詞以雙音節詞為主,文言文中的詞以單音節詞為主。

百度百科-甚

百度百科-至

3. 形容男女關系好的古文

金鳳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相濡以沫、耳鬢廝磨、

舉案齊眉

解釋案:古時有腳的托盤。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壹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夫唱婦隨

解釋隨:附和。原指封建社會認為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後比喻夫妻和好相處。

出處《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倡,婦者隨。”

如膠似漆

解釋象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舍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感於心,合於行,親於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眾口哉。”

情投意合

解釋投:相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七回:“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

青梅竹馬

解釋青梅:青的梅子;竹馬:兒童以竹竿當馬騎。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玩耍遊戲的樣子。現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兩小無猜

解釋猜:猜疑。男女小時候在壹起玩耍,沒有猜疑。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詩:“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卿卿我我

解釋形容夫妻或相愛的男女十分親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恩恩愛愛

解釋夫妻恩愛,情義極為深厚。有時也指骨肉之間的真摯感情。

出處漢·蘇武《詩四首》:“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情投意合

4. 用文言文形容壹個人很厲害怎麽寫

1.原文:天下才***壹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壹鬥,自古及今***分壹鬥。

翻譯:天下的人才數量不過壹石,曹子建壹個人占了八鬥,我分得壹鬥,從古至今其他人分壹鬥。意思:形容人才華橫溢,特別是文學方面特別厲害。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例句: 鄭兄果然是才高八鬥,剎那間想出來這麽多辦法。2.原文: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翻譯:像睢園竹林的聚會,這裏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像鄴水贊詠蓮花,這裏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後句形容人富有文采。出處:《滕王閣序》例句:我還真是小看了妳的酒量,沒想到妳也是氣淩彭澤之樽的人呢。

3.原文: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翻譯:妳用不著帶著銘刻功勞的石頭,路上的行人全都是妳的口碑。

意思:誇獎對方功勞大,口碑好。出處:《五燈會元》例句:田局長,妳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著這麽鋪張浪費吧。

4.原句:出於其類,拔乎其萃翻譯:在同類人中表現突出,比聚集在壹起的人更高壹籌。意思:誇獎對方某方面十分傑出,非同尋常。

出處:《孟子》例句:妳看看人家小明小紅,哪個不是出類拔萃的人物?5.原文:經天緯地之才,氣吞山河之誌翻譯:擁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懷吞沒山河的豪氣。意思:形容壹個人才華卓越,誌向遠大。

例句:聽說江天玩放棄創業了,開始還自吹自擂說有氣吞山河的誌向呢,真是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