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命人修訂明史,主要是為了籠絡人心!
清朝建立後,說服了壹些明朝官員繼續留在朝中為官,但是,大多數人的處境都有壹些尷尬,不像清朝官員那麽放得開,所以修訂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讓明朝官員有個念想的同時,認清當時的形勢!
其實修訂明史從順治年間就開始了,只是那時候政局未穩,到處戰火紛飛,很多地方還有反清復明的起義軍,壹些漢人官員無法真正融入到清廷內部,不願意從心底真正承認明朝已經滅亡的現實,所以修訂明史的困難重重!
康熙少年繼位,花了幾年的時間除掉鰲拜親政後,又出現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是無暇顧忌修訂明史,直到平定三藩,清朝根基穩固後,康熙帝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修訂明史了!
與順治年間不同的是,此時的大清解決了大部分的內憂外患,大局已定,明朝復興的可能幾乎沒有了,當時不願意跟隨大清的官員,也不再有二心!所以順治年間,他們修訂明史節奏緩慢,大家低調參與的情況有所改觀,反而,有很多人願意積極投入到明史的修訂中去!
在修訂明史的過程中,康熙帝表現出了非常大氣的帝王風範,他下令開設“博學鴻詞”科,將所有熟悉明史,並願意參與的官員封為史官,然後親自監督《明史》的修訂過程!
康熙特招明朝老臣黃宗羲等人前來指導,但是黃宗羲因為不願意和清廷合作拒絕前來,康熙帝便派人親自到他府上,抄錄有關《明史》的重要著作,這壹做法,讓很多人對康熙帝以及他統治的大清朝有了明顯的改觀,可以說,這壹招籠絡漢人、收復人心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