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出以下五個步驟:
第壹步:感受(普通話不是生而知之的)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方言區,北京人也不例外。盡管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但北京話並非普通話,因此,我們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規範的普通話。
感受普通話的途徑很多,如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目,觀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出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地方臺播音員和主持人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方音,需要認真區分,尤其是個別娛樂性廣播電視節目,方言特別重,有的甚至是普通話與方言雜交,這類節目最好不看不聽。
學生感受普通話還有壹個途徑,那就是語文課文的配套錄音,這些錄音大多經過專家審定,比較規範,是了解普通話比較正規的有聲教材。
第二步:模仿(普通話不是靠自學完成的)
模仿是學習的第壹步,也是最重要的壹步。四川人有句俗話“跟好人學好人,跟著端公跳假神”,這話雖難聽,卻有道理,可謂“話醜理端”。
壹是模仿業普通話教師的發音(最直接);
二是模仿正規普通話教材錄音(最系統);
三是模仿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播音員發音(最標準);
四是模仿優秀的話劇、電影、電視劇、相聲、小品、評書、歌唱等(最生動);
五是模仿國家語委、省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輔導錄音(最管用)。
第三步:學習(學普通話不能跳躍式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言底層,有的深,有的淺,或多或少都存在壹些,而母語方言巨大的慣性又使自我矯正方音幾乎不可能。
所以,必須有專業教師引領,有針對性地學習實用的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知識,以正確的理論指導訓練,以免學習低效和走彎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互相支持,是學習普通話必須遵循的原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風格,如播音員的標準和規範,主持人的睿智和應變,學校普通話教師的系統和周全,影視演員的生動和形象等,不宜“從壹而終”。要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向各類老師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步:實踐(學普通話不能紙上談兵)
學習普通話重在實踐,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學以致用、用有所成”。壹是用標準音熟讀、背會壹些名篇佳作;
二是積極參加朗讀朗誦、演講辯論、講故事、說快板、說相聲、歌唱、話劇、播音、主持等語言藝術訓練及活動,以此學用結合,激發興趣,精益求精;
三是盡量日常應用普通話,語言學而不用是斷然學不好的,最好時時用,處處用,時時留心,處處留意。凡是技能,無壹不需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勤奮訓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習朗誦朗讀和播音主持的必要前提是普通話發音標準。千萬不要在尚未學好發音時就急於反復練習篇章內容,否則會把發音錯誤鞏固為難以矯正的頑疾,需要花數倍的時間進行矯治。
第五步:習慣(學普通話不能壹暴十寒)
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培養琢磨普通話發聲的愛好,是提升普通話水平的捷徑。要在盡可能多的場合操普通話,用普通話思考問題,還要利用好新版《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敢於大膽質疑別人(包括播音員和主持人)的發音。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養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包括自己能講規範的普通話和能聽辨別人講普通話是否規範兩個方面,能講能辨才是真正的進步。
天道酬勤,只要我們按照這五個步驟堅持下去,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有關普通話相關資料的介紹):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壹,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壹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普通話可看作官話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現代人讀唐詩宋詞元曲基本都能押韻,從唐代《唐韻》到宋代《廣韻》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韻》是繼承。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準,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壹套國家認可的國音註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壹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後,確定國語標準;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標準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2000年,《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拓展鏈接:百度百科:普通話 (中華人民***和國通用的現代標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