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是範蠡,他通常被認為是商人的鼻祖。範蠡,楚國人,在越國當醫生。吳越伏角之戰,敗於越國。範蠡提出了壹個贏得國王的計劃,降低自己的地位,實現和平。回國後幫助越王勵精圖治,終於滅了吳國。他認為勾踐只能忍受* * *,不能分享快樂,於是他引退,辭官歸隱,帶著大美人石去了齊國。他擅長經商,資產數千萬。後遷至定陶,號陶朱公。有人說,他和師駕舟入五湖隱居。時至今日,太湖邊上仍流傳著“竹海養魚千倍利,拜石、所賜”的民歌。
壹個是呂不韋,他是最有遠見和最成功的商人。史書稱他為“楊宅大家”,因“賤賣貴賣”,是“壹家之女”。秦末年,立為太子,立艾繼華夫人楊為妾。公子住在趙,為秦質子。當在邯鄲遇到時,認為“稀罕貨可以住進來”,於是把自己的愛將姬送給了他,並勸說與華陽夫人交朋友,爭取成為安的接班人。他資助了子楚的女兒,並送給她許多珍寶。子楚最終成為了繼承人。卒,安國,為,壹年後,子,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封文心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秦亡後,封他為丞相,人稱管仲。據說嬴政是他的私生子。
壹個是自貢。子貢,姓端木,名慈,春秋末期愛國人士,孔子著名弟子,“孔子十子”之壹。孔子看不起商人。但子貢在成為孔子弟子之前,就在曹和魯之間做生意,富如千金。《漢書·詩傳》記載:“子貢者,魏徵嘉人也。”他思維敏捷,理解力強。《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答問,以他為最多。孔子死後,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壹般認為,孔子之所以名揚天下,完全是因為子貢的推動。
範蠡是壹位政治家,後來經商並成為壹名著名的商人。呂不韋是個大商人,後來成了政界著名的政治家。子貢也是個大商人,後來做了學生,後來成為孔子學說的傳播者和教育者。可見,政治家、商人、學者關系密切,這已成為中國商界的壹大特色。
顏地和黃帝是全中華民族尊敬的祖先,也是商業文化的奠基者。《易經》中有“中國為市,向天下人,聚天下之財,商而退,各有其位”的記載,這是最早的商業活動。有人認為舜是第壹個商人。春秋時期商人地位提高,被列為“四大之壹”。《左傳》說“士農工無敵。”齊魯、鄭、吳越等地商人非常活躍。進入戰國,商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地位壹落千丈,重農興商是各國奉行的主張。秦代商人是罪人,是囚犯,沒有被當作正常人對待。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商人在惡劣的環境中跋涉、掙紮。唐宋時期,商業進壹步繁榮,商人逐漸活躍。明清以來,隨著商品生產的不斷發展,江南壹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人的勢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要擺脫末流的陰影,成為昂首挺胸的“原”。
在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個頗具影響力的商人群體,壹個是晉商,壹個是徽商。
晉商,尤其是中國歷史上開創票號的晉商,路漫漫其修遠兮,與世界接軌,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壹時。到現在還在講“山西人善於經商理財”的故事。東北有“先曹家好,後朝陽縣”的說法,內蒙古有“先福盛Xi,後包頭市”的說法,西北有“先金義老,後西寧市”的說法。晉商做生意,地域廣,人數多,確實可觀。據說僅山西這些縣的富戶就超過1.2億銀。這壹數額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國庫白銀。如中國銀行業的創始人雷履泰、喬氏基業的創始人喬貴發、贖礦運動的領袖屈、公司總經理常、愛國禦商範、機警果斷的侯銀昌、知名商人曹三喜等,都是當時顯赫壹時的商業大家。晉商有進取、敬業、團隊精神;堅持審時度勢、靈活多變、薄利多銷、謹慎小心、重視信息、公平競爭、實現共贏的經營策略;堅持廉潔、節儉、自律的作風有人總結說,喬家的成功在於始終堅持勤儉節約、信守諾言不欺軟怕硬、自我克制、重和為貴的精神。左為喬家題寫的壹副對聯便是證明:“傷民師法自然,積德也。”
徽商又稱新安商、徽商,壹直活躍在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甚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葡萄牙等地。其龐大的商業資本,如商人數量之多、活動範圍之廣、商家數量之多、管理能力之強,是其他商業集團無法比擬的,數百年來壹直主宰著中國的商業界。徽商的壹個明顯特點是“善儒”、“儒賈合壹”、“商人即當官”。徽商的本質是儒商。徽商以其卓越的實踐成就了在中國三百多年的輝煌,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壹大奇跡。如故鄉號為程百千的程和程成海兄弟,清代著名鹽商、藏書家因對軍餉有所貢獻而被任命為“運鹽使”,紅頂巨商胡等就是代表人物。徽商秉承“以誠為核心商道,以天下為己任,弘揚儒商精神,富而教之,註重人才投入,寄希望於官場,生財有道,義利為上,誠信天下,童心未泯”的經營理念。
歷史長河中,有老實人,有奸商,有官員,有商人。西晉的王戎是壹個典型的貪財奸商。史書記載,他“發家致富,從四面八方收集豐饒的莊稼,周遊世界,實為斂財,而不知法紀。他每次都是自己壹咬牙,沒日沒夜地計算,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他“家裏有好梅子,經常運過來”,怕買家得到好處,總是把梅子鉆透了再賣。石崇因其掠奪性的商業行為和腐敗成為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官僚之壹。他曾經和王鍇壹起發財,上演了壹場極其醜陋的鬧劇。小沈陽是清朝最大的貪官。他用籌集的巨款做生意。通過腐敗和掠奪性的商業,小沈陽的財富不僅和敵人壹樣豐富,而且財政部的錢也沒有小沈陽的多。奸商的行徑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使整個社會失去了誠信;但官商的存在滋生腐敗,嚴重敗壞官員管理。在每個歷史朝代,奸商和官員都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政府的攻擊。
古代商人,凡是成功的,都奉行“誠實、勤勞、節儉、簡樸、節欲”的信條。道光年間,有壹個叫舒尊剛的徽商,他信奉“生財有道,義為利而不為利”的“聖人之言”。休寧商人張舟,“以忠為根本,以善待人,以義應事,所以樂與之遊,事業蒸蒸日上。”歙縣商人梅莊社曰:“家貧,冠弱。我真誠不欺騙別人,也不懷疑別人。經常相信人的錯誤,收益三倍。人到中年,積了幾千塊錢,以生活在家鄉著稱。”發家致富的賈商也十分熱衷於幫助修繕祠堂、書院,送黍濟貧,興修水利、築路、照顧孤兒、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那時候沒有飛機,沒有汽車,也沒有快捷的通訊工具。壹切都只能靠兩條腿,或者馬車和船來完成。壹次出差幾個月,少則半年,多則兩三年。其中的艱辛,現在的商人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唐代詩人吳榮的《商人》壹詩,道出了商人的真實生活:“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此生沒有家;北我投雁過南,暮我看襄陽花。”那種敬業精神很感人。
古代商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總結了“以誠待人”、“以信受物”、“以義為利”、“以仁為質”的商業倫理規範和標準,逐漸形成和總結了壹套獨特的商業習俗和商業理論,並逐漸形成和總結了相當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這些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