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在試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備註:諧音:取)。”最終,這個親戚落第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若是自己胸無點墨,錯別字壹堆,想攀點親戚都難。
現實情況是,報刊雜誌、廣告牌、電視劇字幕等,認真觀察壹番,錯別字還不少。
在上,我在閱讀文章時找到錯別字也會匯總起來,在月末整理成文,供大家參考(詳見我的以往文章)。
結合個人方法,在此拋磚引,談談征服錯別字這個磨人的小妖精的“三板斧”,供大家參考。
河流要想徹底治理,必須從源頭治理,正本清源。同理,要想征服錯別字這個磨人的小妖精,作者本人的文字功底格外重要。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為壹名寫作愛好者,《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壹查;遇到不確定的字詞確認下,這有利於擴大詞匯量,能讓妳對文字有種熟悉感。
提高了文字功底,在遇到錯別字時,妳的心中會有種違和感,雖不能說是如鯁在喉,但壹掃而過,終究有個問號留在腦海——這個字詞是這樣寫(用)嗎?
此時,千萬別讓學習機會溜走,大膽質疑,小心求證,查字典或者上網都是好辦法。
2、用心發現身邊的錯別字
或許是強迫癥所致,看到電視劇字幕、書報、廣告牌等,我都會關註是否有錯別字。
例如,我在公交車內告示中發現,“老弱婦孺”居然被寫成了“老弱婦儒”。
在壹家贛菜館吃飯,發現宣傳文字裏提到的“滕王閣”被寫成了“騰王閣”。
壹則廣告中,將“紳士”誤為“紳仕”。
從身邊的文字中發現錯別字,能提高對文字的敏感度,此外,妳能較為直觀地了解到當事人用錯字詞的原因(有場景、有語境), 暗自慶幸有了前車之鑒,自己能避開陷阱。
3、整理錯別字並自測。
發現身邊的錯別字數量有限,妳還需要關註、搜集常見的錯別字並做自我測試。
比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曾經整理過《100個常見錯別字》;《咬文嚼字》雜誌每年年底會公布當年十大語文錯誤 (我的中整理了近十年的十大語文錯誤,歡迎閱讀) ,這些都是不可錯過的學習機會。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錯誤的用字打印出來,再自己修改,正所謂“壹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妳會記憶深刻。
文章寫好後,不要急著發布,先自查。自查流程參考:完稿後,先默讀幾遍,挑出筆誤,然後打印出來校對,進壹步減少失誤,最後,大聲朗讀文本,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調動口、眼、耳、腦,有利於聚精會神找出錯誤,同時,大聲朗讀有利於培養語言的音律美,可謂是壹舉多得。
這個過程有些像車輪戰,第壹輪先上壹批敢死隊,消滅敵軍部分有生力量;第二輪圍追堵截、痛打落水狗;最後發動總攻,壹舉拿下陣地。
每個人知識儲備是有限的,因此,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虛心請教。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面對錯別字這個磨人的小妖精,多幾個人參謀,征服她的勝算就增加不少。
在壹篇文章中,壹位朋友對香是“柱”還是“炷”拿捏不準,於是,他發到微信交流群裏求助。 (此處可插播某群廣告,但我偏不,別問為什麽,任性!)大家各自 搜集資料,最終得出較有說服力的答案。
“炷”的本字是“主”,意為燈心,借指燈、燭,引申指可以燃燒的柱狀物。再借用作量詞,用於點燃的線香。如:壹炷香。表示時間長短的說法,如壹炷香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