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不諱自己是“集古字”,其中最為傾力的是王獻之和褚遂良。《宋史》載:米芾“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清劉熙載《藝概》雲:“米元章書大段出於河南,而復善摹各體。當其刻意宗古,壹時有集字譏。”米芾存世的墨跡中,其中不乏他的臨作,從中可窺見其宗法傳統的深厚功力.
所謂的集古字,也就是臨摹前輩書法家寫字方式的意思。
米芾自謂學書心得為“集古字”,其在《海嶽名言》中說:“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對古代大師的用筆法、章法及氣韻都有深刻的領悟,這也在壹定程度上說明了米芾學書在傳統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尋訪了不少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今傳王獻之墨跡《中秋帖》,據說就是他的臨本,形神精妙至極。米芾壹生轉益多師,在晚年所書《自敘》中也這樣說道:"余初學,先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壹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其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其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摩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澤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師宜宮,《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
作為書法學習中的壹種方法___創作臨習法。有的書本稱之為“集古字”。是指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雕”。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壹種於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