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纈)
鄭碼:ZBJG,U:7F2C,GBK:E7D3
筆畫數:15,部首:糸,筆順編號:551121251132534
染花的絲織品;織物上的印染花紋。中國印花技術發明於戰國。至西漢即有金銀加彩三色套印染纈。魏晉南北盛行蠟染印花棉布。近年新疆於闐也有絞纈織物出土。唐代普遍流行蠟纈、夾纈和絞纈三種方法。長安有采纈鋪。纈氆,即蠟染,或起始於西南少數民族,透過鏤空的花版,將蠟融化後印於織物之上,經過浸染處理,再將蠟跡洗凈,顯出輪廓清晰的花紋。夾纈是用兩塊相同花紋的版模將織物折疊夾緊,然後再行浸染,染出的圖案工整對稱,能套染多種顏色,是壹種直接印花的方法。絞纈則適合於染印散點狀的花紋,染時根據需要先將織物依次撮纈起若幹組,再用細線紮緊,浸染時將線拆除,織物上便會出現壹組組渾厚而有規則的花紋。北宋時曾下令禁止民間使用染纈,並不許印花棋逢對手片流行。十七、十八世紀西藏的氆氌仍用夾纈法刷印花經緯度和纈法撮暈浸染花紋,保留了唐代的印染風格。晉陶潛《搜神記》卷九:“淮南陳氏於田中種豆,忽見二女子,姿色甚美,著紫纈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濕。”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復引諸王按行府庫,錦罽珠璣,冰羅霧縠,充積其內。繡、纈、紬、綾、絲、彩、越、葛、線、絹等不可數計,既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為元色,余則入染色,謂之彩纈,今民間亦多為之。”
古稱部分鏤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燈織物為纈,分夾纈(壹種鏤空版印花)、蠟纈(蠟染)、絞纈(紮染)三大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