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子”始於明初。官員的服裝基本有1定的規則,以表示身份,職位。明清官服都綴有補子。它是壹塊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不同的紋樣,再縫繡到官服上,胸背各壹。補子圖案壹般文官用琴禽鳥紋,武官用走獸紋,分為九等。清代文官:壹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雀,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西赤(電腦打不出來這兩個字,音是這樣,有興趣查字典方可)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清代武官;壹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摘自《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馬漢麟,新世界出版社2007.9第72頁
PS:
感謝妳這個問題讓我重新翻書溫習了這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