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詞換個位置會好些吧?理得心安!字典“理”是什麽?***有七種釋義。其中有道理,事理。自古“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彼此各執自理,究竟誰對,聽誰的?
經典是經過幾千年檢驗的經久不衰的聖賢智慧。 粗淺理解是先人說的話,通過檢驗得來的東西。猶如流金歲月,淘出金子。
所以找到答案: 聽聖賢說,讀經典。
那另壹個思考是:何為得?有句話說:“道理聽了很多,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壹生”。這裏個人同意樊登老師的看法:道理和過好壹生之間還缺了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聽道不行道,是為大惡人。王財貴教授說:“真知真行,不行非真知”。那沒有真知真行更無所得。從大學接觸經典,正因知行不真,才沒所得。王陽明的知行合壹啊!好吧,過不好前面的人生倒也釋懷。今讀經明知行理,內心安定許多。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指使人幹活時,腦海蹦出壹句,立馬打消念頭;比如:“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當依賴另壹半而事沒辦成,怨氣出未出便被扼殺在萌芽之中……由此看出得在有所收獲,有所改變,是為效能。
讀經明理,格物致知。人要更新自己的現存之理,與時俱進。“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行中驗理,讀經中明理。蘇格拉底說:“我唯壹知道的就是我壹無所知”。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吸納聖賢之道。
寫到這,想到“心安理得”也可以理解為內心是安定平靜的狀態,理才容易得。問題是“心安”的狀態從何來,答案貌似還是——讀經典!
ps
心安理得:比喻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裏很坦然。出自《東歐女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