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徒在文言文的意思

徒在文言文的意思

1.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麽意思

常見含義[2]備註:加粗例句為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例句代詞[3]1.同現代漢語解釋助詞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塞翁失馬》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③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醉翁亭記》 ⑤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後》 2.用在名詞後,相當於“.這個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 3.用在時間詞後面,表示“.的時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明夷待訪錄》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4.放在數詞之後.例:①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嶽陽樓記》 ②此數者用兵之患也.助詞1.用在假設復句或因果復句中表停頓,以提示下文.例: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資治通鑒》 2.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例:何者?上下之分也.3.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於“.的樣子”、“.似的”.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驢》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 4.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構成“者。

也”的結構.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生僻/不確定含義1.(不確定,雖然許多版本異譯為該含義,但《古漢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與助詞中的含義1相同)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例:①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不確定)助詞,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的話”.例:①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②盡吾誌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3.(不確定)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4.(生僻含義)通“也”:----《韓非子·八經》:“任事也無重……處官也無私.”[4]《說苑·政 也理》:“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義解,而見古書中“者”“也”可互用.。

2. 文言文解釋寫出徒有幾種意思

徒,tú (1)名詞 ①指服勞役的犯人 (陳勝)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過秦論》) ——(陳勝)是農村的種田人,又是被征發戍邊的役夫。 ②壹類人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師說》) ——郯子之類的人,他們的才能不如孔子。 ③門徒,弟子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齊桓晉文之事》) ——孔子的學生沒有稱道齊桓公、晉文公事跡的。 (2)副詞 ④表情態,徒然,白白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廉頗藺相如列傳》) ——想要給秦國(和氏璧),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十五座城,白白地被欺騙。⑤表範圍,是,僅僅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廉頗藺相如列傳》) ——然而藺相如僅僅憑借著口才立下功勞,位次卻在我之上。(3)僅僅。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強大的秦國不敢派兵來攻打趙國,僅僅是因為我們兩個人在啊。

(4)形容詞,空,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不辱使命》) ——百姓發怒,也不過是脫去帽子,光著腳,用頭碰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