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哪些姓氏裏含有數字?
26歲的臺灣大學學生尤靜嫻,壹直對中國姓氏很感興趣,在大二文史基礎課上,老師曾讓他們做過壹個姓氏調查,“我們壹邊尋找自己姓氏的來源,梳理家族發展情況,壹邊了解姓氏裏的歷史名人。這是壹個查閱古書、大量搜集資料的辛苦活,可也是壹個非常有趣的工作。” 在臺灣,像尤靜嫻這樣關註自己的姓氏來源和祖籍的年輕人不少,而2005年連戰和宋楚瑜的相繼返鄉祭祖,更是掀起了臺灣民眾的姓氏文化認同熱潮。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深圳鼎昌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中國姓氏統計》,這項調查收集了2.96億人口數據,涉及全國1110多個縣市,***得出4100個姓氏。 ■姓氏是中國的國情資源 遂寧市檔案館職工陳歷甫花了30多年時間,自費到全國各地收集了10129個中國姓氏,2000年整理成《中國姓氏書法大辭典》出版。到2003年,他收集到的中國姓氏已經接近兩萬個。 在這本辭典中,數字“壹、二、三、二十、三十”等都是姓,壹些地方土著姓,字典裏都查不到,可是的確存在。比如由“廣”和“米”組成的姓,是遂寧市安居鎮和內江市安嶽縣等地的四川土著姓;數字“1”則是河南的土著姓,“棍”的異體。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為世襲。和國外姓氏相比,中國姓氏有歷史悠久、穩定性強、內涵豐富的特征,能反映出我國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等歷史狀況,與郡望堂號、家乘譜牒、家法族規、字輩派系乃至宗祠楹聯、取名特征、軼聞趣事、文化遺跡等方方面面都有緊密聯系。 和歐洲國家、美國、日本等比較,中國人的宗族觀念非常強烈,並且有同姓、有相同血緣關系的人聚居在壹起的居住習慣,形成諸如李家村、王家莊、張家橋之類的聚居地。現在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這種源遠流長的姓氏,包含了豐富的群體遺傳學信息。 “這些特征使中國人的姓氏和分布成為姓氏學最好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壹項特有的國情。”袁義達說。他認為姓氏涉及中華民族的起源、祖宗們遺留下來的基因資源分布信息、海外華人尋根和國家的統壹、今後人口發展趨勢和國土資源利用等諸多問題。 ■尷尬與驕傲 中國人常用的姓氏有2000多個,而常用的名則只有3000多個,如果按照搭配的關系,常用的姓名也就2000個左右,中國有13億人口,重復的姓名就很多。 同姓名問題不僅給當事人自己帶來麻煩,而且還在戶籍管理、社會治安、郵電通訊、銀行儲蓄、醫療保險等方面引起相應的問題。“我國的姓氏數量只有兩萬多個,在世界上並不是最多的。但將近90%的人只使用100多個姓氏。這樣,壹個姓氏的數量甚至超過壹個中等國家的總人口,在世界上也是獨壹無二的。”中國百家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王大良說。 “歷史上由於居住在某地的家族因為壹些現實原因成為著名家族,獲得別人的羨慕或仰望,而所居住之地又被通稱為郡,因此其家族也被稱為郡望。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較為頻繁,姓氏中存在很多名門望族。”王大良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中國人歷來對於名門望族的向往和尊敬,壹方面是由於名門望族本身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和良好家教造就了壹批有本事和品性好的後代。另外,面對現代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紛紛修訂家譜,希望從家族中找到激勵自己的名人祖先,這壹定程度上也是人們對人情淡泊、孤獨感覺的壹種抵制和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姓氏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年前,美國斯坦福大學群體遺傳學家卡瓦利教授研究臺灣中國人姓氏的分布,發現中國人的姓氏在遺傳學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中國人幾千年來有關姓氏的記錄,有可能解開人類遺傳學奧秘。 他的研究引起了國內遺傳學界的註意,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研究也由此產生。袁義達開始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中國姓氏,他發現中國姓氏分布集中區域與疾病高發區分布圖重疊,中國姓氏事實上包含了生物遺傳信息。 “中國人基本上隨父姓。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體,因此,Y染色體就同姓氏壹起遺傳給他的後代。所以具有同壹姓氏人群的Y染色體以及它所攜帶的遺傳基因很可能是壹致的,百家姓可以給遺傳學提供數據上的參考。”袁義達說,如果把每壹個姓氏看做壹個遺傳基因,那麽姓氏的遺傳和分布,就可以體現壹個國家基因的遺傳和分布。 “基因是自然規律,姓氏是人文標誌,歷史上重大的姓氏改變反映了中國歷史和民族大的變動,而不是生物學上的種族基因變動。姓氏改變不了基因,但是從姓氏裏面卻可以發現基因遺傳信息。”袁義達認為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姓氏發展會出現大姓越來越多,小姓逐漸減少的趨勢。 和姓氏隱藏的科學信息相比,作為研究姓氏的專家,王大良更看重姓氏的文化價值,他認為,姓氏是壹項世界獨壹無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人有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穩定性強、凝聚力大和內涵豐富五個特點,是我國的壹項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壹項世界獨壹無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建議將中國姓氏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充滿爭議的姓氏文化產業 邱家儒是深圳鼎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此次他投資50萬元與袁義達合作,進行中國姓氏統計調查。邱家儒稱,關註姓氏的主要是海外華人以及大陸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對姓氏的關註,可以說是東南熱,中間溫,北方冷。廣東、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等地對姓氏文化非常熱衷,而在西藏、新疆等地則關註較少。由於東南沿海壹帶歷史上赴海外的人很多,他們在國外的奮鬥艱辛,是非常想念祖國的,關註自己的姓氏正是尋根和尋找血脈的紐帶。經濟發達地區的居民,由於有壹定經濟實力,能夠修訂家譜,也對姓氏非常關註。他們通過家族姓氏,建立起人際網絡。”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向勇對姓氏作為文化產業卻提出質疑,他認為姓氏文化還沒有具備壹種文化產業的規模。“文化產業有兩個重要特征,面向國內、國外現代市場;與高新技術結合。規模化生產,企業生產方式,則是它形成的兩個前提。綜合創意、產品、商品、渠道、消費者的五個產業環節才是文化產業。姓氏文化作為壹種文化現象、文化資源,是姓氏宗族聯系紐帶,不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