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邑怎麽念

邑怎麽念

邑 - 拼音:yì

邑(拼音:yì)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為跪著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為縣的別稱。上古時,國都也稱作邑。

“邑”是漢字部首之壹,用作偏旁時變體為阝(右耳旁)。從“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關,如都、郡、鄰、邦等。

國也。

註:鄭莊公曰:吾先君新邑於此。《左傳》凡偁人曰大國,凡自偁曰敝邑。古國邑通偁。《白虎通》曰:夏曰夏邑,商曰商邑,周曰京師。

《尚書》曰西邑夏,曰天邑商,曰作新大邑於東國雒皆是。《周禮》:四井為邑。《左傳》: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此又在壹國中分析言之。

從囗。

註:音韋。封域也。

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從卪。

註:尊卑謂公矦伯子男也。大小謂方五百裏,方四百裏,方三百裏,方二百裏,方百裏也。土部曰:公矦百裏,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從孟子說也。尊卑大小出於王命,故從卪。於汲切。七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 邑·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0

《唐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壹入切,竝音浥。

《說文》:國也。《正韻》:都邑也。《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史記·五帝紀》:舜壹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禮·地官·小司徒》:四井為邑,四邑為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