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拼音:fǔ。
甫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田中有苗,本義指有蔬菜的田地,是“圃”的古字。生苗有禾蔬開始生長之義,所以“甫”引申為剛剛、開始等。後來“甫”假借為男子的美稱,並成了常用義。
初為象形字。商代甲骨文上部“屮”形是禾苗,下部是“田”,整個字像田地上生長著蔬菜,是“圃”的初文。金文與此大同。從春秋開始,下面的“田”形漸漸訛變作“用”,上面的蔬菜形先是彎曲的形狀,進而作“父”,也就由象形字訛變作用為形,父為聲的形聲字,“用”由“田”訛變而來,“父”由上部“屮”形訛變而來。
戰國時,主流結構與春秋壹致,並被小篆沿襲。隸變時用與父結合成了壹個符號化的記號字“甫”,後來楷書壹直作為正體使用。本義為菜園、菜地。?
康熙字典:午集上用字部甫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2。《唐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_音斧。《說文》:男子美稱也。《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疏:某是天子之字,甫是男子美稱也。《儀禮·士冠禮》: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註:甫是丈夫之美稱。
孔子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雜記》疏:甫,且也。五十以伯仲,是正字。二十之時曰某甫,是且字。言且為之立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