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誰擅長練草書?

誰擅長練草書?

選壹個自己喜歡的做法,臨摹自己喜歡的,書法很重要!

張之

張誌:生年不詳,卒於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他出生在敦煌(今甘肅)酒泉。他字伯英,擅長曹彰。後來,他改掉了舊習,保存了曹彰的點畫和繪畫,成了“現代草”。的書端稱他為“學崔(個個).字體壹筆而成,偶有間斷,但葉脈連綿,甚至葉脈相通。”三國書法家單薇稱他為“草聖”。晉王之書,對漢魏書法只推鐘(堯)、張(之),認為其余皆不盡如人意。它對後世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草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漢族,少言寡語,原籍瑯琊臨沂(今山東),後遷居殷珊(今浙江紹興)。他是右軍將軍,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他被後人尊為“書聖”。他兒子王獻之的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為“二王”,另壹個兒子王凝之是右軍的將軍,被稱為“王右軍”和“王會吉”。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卦》、《行書大姨媽卦》、《快雪晴卦》、《喪卦》、《行書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仿手追,博采眾長,熔鑄於壹爐,創造了“天成自然,豐神蓋世”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之聖人”。

王獻之

王獻之(344 -386),東晉書法家兼詩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王羲之第七子。為了與後世書法家王敏相區別,人們稱之為王大靈。他和父親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從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他很有抱負。後來,他把張芝當成了壹個整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他在楷書和隸書方面也有很深的基礎,因為唐太宗不太欣賞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沒有他父親的多。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孫郭婷

孫,生於648年,卒於703年,字誠。關於他的籍貫,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劉晨(今河南開封);說富陽(今杭州西南)人。壹般來說,他被稱為富陽,但他自稱吳軍(今江蘇蘇州)。陳子昂為他立了墓誌銘,說他“四十歲上朝見王,被人詬病。”他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人,官至右後衛的曹佑威參軍,帶領政府文員參軍。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能揮灑自如,草書寫得真好。草書教“二王”。“用筆則勁斷”(《續書》),如“丹崖絕溝壑,筆則堅”(湯唯續《續書》)。擅長草書尤其擅長用筆,但還是好奇。他還擅長臨摹古帖,往往真假難辨。唐高宗曾說,朝廷的小字足以混淆文字而獻之,其生動性顯而易見。陳子昂《祭府孫錄》曰:“袁常死,不傳,君遺漢,世代同。”將孫臏與魏的鐘繇相比較,可以看出的書法造詣很高。郭婷也是壹位書法理論家,他撰寫的《書譜》贏得了書法的旨趣。至今已成為學習草書的典範。宋高宗評價說:“樸樹的土匪專用詞華麗,既有草又有法。”由此可見,這本《書譜》不僅書法豐富,文中也有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可以說是書文兼備的典範。

徐章

張旭,生於吳軍(江蘇蘇州),出生於高波和紀明。壹開始,他是常熟的壹個指揮官,後來他成了晉武長,被稱為“張長史”。他的母親陸是初唐書法家的侄女,也就是俞士南的孫女。魯的書代代相傳,這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張旭灑脫、大方、出眾、才華橫溢、學識淵博。杜甫與李白、何交好,被列為“飲酒八仙”。他是壹位極具個性的草書大師。因為他經常喝醉,叫囂著狂走,然後寫書,甚至用頭發蘸墨水寫字,所以有“張典”的外號。懷素繼承和發展了他的筆法後,也從草書中得其名,並稱之為“醉”。唐文宗曾經寫過壹封信,把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作為“三絕”。他還寫詩,與何、張、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君子”。

懷素

懷素(737 ~ 799),唐代書法家。常見的姓是錢,字藏真相。他是湖南省零陵縣人。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卒於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出家,史稱“零陵僧”或“石長沙”。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叫“狂草”。其筆渾圓有力,使之轉如環,奔放流暢,與張旭齊名。後世稱之為“張典吃素”或“醉”。可以說是古典浪漫主義藝術,對後世影響深遠。還會寫詩,與李白、杜甫、蘇洵等詩人都有交往。善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顧墻壁、衣服、器皿,任意書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是張芝和張旭寫的。總經理在讀書評論中說:“懷素草書,借助電,隨意變化”,宋、朱續書斷章,把懷素的書列為奇葩。評論說:“壯士若拔劍,諸神之色動人。”

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本名,晚號伏翁,又名黃,洪州汾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的詩人、詩人、書法家是江西詩派的創始人。擅長寫作,詩歌,尤其是書法。詩風奇、薄、硬,難以擺脫粗鄙習氣,造就壹代風氣。早年被蘇軾所知,與、晁、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詞與蘇軾並稱為“蘇黃”,還有《黃先生文集》。與秦觀齊名的還有的《古琴趣聞》、《黃先生詞》。詞風流豪邁,接近蘇軾,是江西詩派的始祖。

董其昌

明末著名畫家、書法家、繪畫理論家、鑒賞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於明太祖宗彜崇禎九年(1636)。他被稱為“董華亭”。萬歷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華亭(上海松江)人。壹個上海人(上海在唐代是華亭縣,在清代屬於松江府。華亭、雲劍、松江、上海、樓縣都是壹個地方)。

王鐸

王多(1592—1652)壹字之感。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關宏文院學士,外加少保親王,順治九年死於故鄉。南京,斧王,稱為等待東亭大學。入官至大學士,任禮部尚書。多的博學是如此古老,以至於他在詩歌和散文方面的工作。山水的畫雄偉壯麗,很少有磨痕。他們彌漫著淡淡的染料,淡淡的色彩,厚重而豐富,興趣也各不相同。山水花草樹木竹石都收在書裏。

傅山

傅山,明萬歷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歲),山西陽曲(今太原)人。他是明末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和醫生。傅山出身書香門第,祖上多有文名,但到了父親,家道開始衰敗。傅山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哥哥和哥哥都是普通人,但傅山從小聰明,對博文記憶很強,勤奮好學,善於思考。他繼承和發揚家學,著有《霜與紅龕》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