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歌手吳青峰:壹旦決定就執行到底,甘於自己的選擇

歌手吳青峰:壹旦決定就執行到底,甘於自己的選擇

吳青峰讀中文系的同時,還雙主修廣告學系、輔修企業管理學系和教育學系,花了6年,總***修了230個學分,是壹般學生的整整2倍。問他如果人生重來壹次,還要這麽拼嗎?吳青峰點頭,這是他的選擇,也甘於這樣的選擇。

出道15年了,吳青峰面對鏡頭時,還是帶著點生疏。

《Cheers》雜誌專訪當天,他剛從演唱會忙壹個段落,進棚拍照時顯得不大自在,偶爾才露出壹點笑容。記者愈是想搭話、愈是起不了作用,突然間,他拋出壹句:「我害怕鏡頭,也不習慣別人看我。」這才讓工作人員自動退到視線之外,讓拍攝在純粹的鏡頭喀嚓聲中完成。

所有歌迷都知道,演唱會中,吳青峰的守則是,不要拿起手機拍照。外界可能以為是維護創作完整性,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看到鏡頭就不自在,可能只會閉著眼睛唱歌。」

壹向直來直往的吳青峰毫不諱言自己的個性很「看程度(關系)」,面對10幾年的歌迷,話家常沒問題,但是平常他不是裝害羞,是真的很怕生。

這樣的吳青峰,卻在螢幕前走跳了16年,以蘇打綠樂團名義出了8張正規專輯、1張個人正規專輯,前後發行無數單曲、200多首詞曲創作,也斬獲2座金曲獎在內的大小獎項。

才38歲,寫歌歷程已有20年,人生有超過壹半時間跟音樂打滾。回首他的求學歷程,從高中開始創作音樂、擔任校刊社社長,再考上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看來似乎合情合理。

10年前,才大學畢業不到5年的吳青峰,曾以蘇打綠樂團身分第壹次接受《Cheers》雜誌采訪。談到自己的大學生活,是「甘於念書、喜歡念書、我就是要念書」。從大壹入學時,只要沒上課,就到圖書館看書,直到晚上10點閉館。他缺席了社團、聯誼和貓空夜遊,取而代之的是書卷獎。

選壹個不排斥的科系,6年修230個學分

為什麽有這麽多書要念?因為他讀中文系的同時,還雙主修廣告學系、輔修企業管理學系和教育學系,花了6年,總***修了230個學分,是壹般學生的整整2倍。10年後的采訪問他,如果人生重來壹次,還要這麽拼嗎?吳青峰點頭,這是他的選擇,也甘於這樣的選擇。

「我覺得自己是可以撐很久的人,但我不建議大家這樣做。」吳青峰大學修的課很多,要準備的報告、考試自然不少,「光準備那些東西,就占去我大部分時間。」另壹方面,他家境不好,大學期間,每天花費都在50元以內,「我常常為了省錢,買了麥穗蘇打餅乾,壹餐吃壹排、沒事就去打工,也只能這樣做。」

這樣的苦行僧性格,並沒有隨著他大紅大紫消退,吳青峰說,自己至今還是「物欲」很低,所有能量、熱情、成就感,都專心揮灑在音樂本身。前陣子他和朋友聊天,談到自己不怕鬼、不怕癢、幾乎是天不怕地不怕,仔細想想只怕壹件事:把歌唱壞。

這些年,他幫大半個華語歌壇都寫過歌,許多人總是問他喜歡創作是否跟念中文系有關,吳青峰的答案是否定的。「當時我只是因為喜歡中文,所以去念中文系。現在想起來,大學念的東西都沒有進到心裏去,是為了考試念的;反倒是畢業後再回頭看那些課本,才吸收到很多東西。」

「我是滿直覺的人,壹旦決定,就執行到底。」

高中時從理組轉文組,吳青峰推甄上大學前,曾研究了壹些科系的內容,只有中文系他「不排斥」。上大學後,他沒有把自己關在文學院,陸續修了很多中文系以外的課程,「就是念念看才知道有沒有興趣,反正我又不壹定要念完。」

許多人都聽過這樣的故事,吳青峰從小愛讀的課外書是「字典」,小學時還對照多種版本,整合成壹個「私人字典」。喜歡研究字的他清楚知道,「我選中文系不是因為文學,而是文字。」他最喜歡的科目,更是所有中文系學生最害怕的、鉆研中國古代漢語語言及文字的「小學」,「文字、聲韻、訓詁,是我最高分的3個科目,」吳青峰笑著說。

「喜歡沒有為什麽,妳叫壹個小孩抓周時,能問他為什麽往那邊爬嗎?喜歡字,我說不出原因。」吳青峰認為,念中文系給他最大的養分,比較多是環境的薰陶,「我覺得中文系的氣氛,滿適合我這個人。」

▲吳青峰(左二)的政大畢業照(上圖)。〈飛魚〉這首歌是他大二時有憂郁癥狀,到墾丁參加春吶,看海寫出來的(右圖)。

經歷就是活教材,從師長身上學生活態度

他用「天人合壹」形容政大中文系老師。 「他們影響我的,不是去了解文學、或是寫歌詞,反而是他們對待生活、生命、教育的看法,和文學融會貫通,影響我很深遠。」 吳青峰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們把教學內容融會於己身;把自己經歷過的事物轉化為活教材。

例如,有教授上課到壹半會說:「今天天氣很好,我們就不要上課、去外面野餐吧。」下壹刻師生同行,沿著政大的半山腰、壹路爬到杏花林去賞花;又或者,有教授在中庭養起鴨子,「我們不用讀養鴨人家的課文,但是卻在實踐養鴨人家的生活,」吳青峰笑言。

畢業時,吳青峰中文系和廣告系雙主修學位到手,但是教育學系、企管學系都只差兩個學分,沒有拿到輔系學位。他說,「其實我要念完是輕而易舉啦,只是不想要忍受當時的狀況吧,就想說沒念完沒有關系。」

那是教育學程的必修課「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由中文系教授丁敏授課。上、下學期各兩學分,在上學期的期末試教時,吳青峰在上臺的前壹刻卻步,告訴老師「我做不到,而且我覺得我不可能當老師。」老師的反應是:「那妳再想壹下,我最後再問妳。」最後,他沒有上臺、卻也沒有被當。

這個過程讓他最感念在心的,是「老師不是看我有沒有完成這件事,反而尊重我想要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