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九方比較簡單易學。我自己用速成。
至於各種輸入法有什麼特點,可參考以下節錄維基的說明:
繁體中文鍵盤輸入法
繁體中文輸入法的歷史可溯及自1976年由朱邦復先生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目前繁體中文輸入法主要有:註音輸入法、粵拼輸入法、倉頡輸入法、行列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大易輸入法、部首輸入法、筆劃輸入法。
註音輸入法
主條目:註音輸入法
註音是采用符號或記號來標註文字的發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為音標、標音符號或註音符號。標音符號主要有兩類,壹類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國際音標、漢語拼音、通用拼音,這壹類通常稱為拼音;另壹類註音符號系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11/23所公布,目前盛行於臺灣,名為「國語註音符號第壹式」。
註音輸入法則在此基礎下,藉以利用臺灣註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的註音來達到輸入中文的效果,此輸入法易於使用,只需使用者懂得註音和拼音就可以輸入中文,雖然有高選字率的缺點,仍是最常為壹般人使用的中文輸入法。
粵拼輸入法
主條目:粵拼輸入法
利用粵語讀音來輸入漢字,當中存有多種不同的系統。
倉頡輸入法
主條目: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由臺灣人朱邦復於1976年所創制的中文輸入法,最初只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輸入漢字的問題。1978年由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
主條目:行列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廖明德先生,行列輸入法免費授權給海峽兩岸的中文電腦廠商,附在各系統中,讓使用者可以免費使用。
行列輸入法的設計和其他拆字型輸入法有著很大的不同,像是壹種將文字編碼的方法。和早年使用來做為字典索引的四角號碼壹樣,行列輸入法也是類似這樣用數字來為中文字編碼。
除了將文字編碼之外功能,行列輸入法還將這個編碼後的數字和鍵盤互相對應,也是這樣的壹個對映關系,讓我們省去了很多背誦字根的力氣。
九方輸入法
主條目:九方輸入法
九方輸入法是由香港的九方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明的壹種中文字形輸入法。其特點是只需要使用鍵盤右方的數字鍵位置,即可輸入漢字。該種輸入法僅使用9個字碼拆字,每個字只需輸入3個字碼即可選擇,被認為是壹種簡易快捷的輸入法。
縱橫輸入法
主條目:縱橫輸入法
縱橫輸入法是由香港周忠繼於1993年發明的壹種中文字形輸入法。其特點是只需要使用鍵盤右方的0-9數字鍵位置,即可輸入漢字。
大易輸入法
主條目:大易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王贊傑先生。
嘸蝦米輸入法
主條目:嘸蝦米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劉重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