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國家的解釋:長期占有壹塊固定領土,政治上結合在壹個主權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實體;壹種特定形式的政府、政體或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
拼音:guó jiā
註音:ㄍㄨㄛˊㄐ壹ㄚ
詞性:名詞
結構:國(全包圍結構)家(上下結構)
引證解釋:
1、統治階級實行階級壓迫和實施統治的組織。古代諸侯的封地稱國,大夫的封地稱家。也以國家為國的通稱。
引
《易·系辭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孟子·離婁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趙岐註:“國謂諸侯之國,家謂卿大夫也。”
唐柳宗元《封建論》:“今國家盡制郡邑,連置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
2、公家;朝廷。
引
《梁書·賀琛傳》:“我自除公宴,不食國家之食。”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壹:“求待國家兵到,吾等即降。”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元年》:“國家至道三年,詔書親郊圜丘,以太祖、太宗並配。”
明劉若愚《酌中誌·內府衙門職掌》:“凡國家營建之事,董其役,禦前所用銅錫木鐵之器日取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