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儒林外史》,我深深陷入深思。作家吳敬梓向我們概述了壹篇諷刺意義的小說,諷刺了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當時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刻畫了壹個個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愧被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的開頭,卻是整個文章的中心。當我初讀此書時,第壹句看到的便是這句話,當時我卻百思不得其解,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也不知道《儒林外史》故事與這句話有什麽關系,於是沒有去在意,而看到後面,為了財富,為了金錢,讀書人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垂髫考到白發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胡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壹朝中榜,歡喜瘋了的範進……《儒林外史》的這些人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當時那腐朽的封建科舉的害人的制度,迫使著讀書人們為享有巨大特權而誘使他們壹心去追求名利。是啊,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壹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後,又味同嚼蠟。自古及今,哪壹個能看破?
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壹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群書,更自學成為了畫沒骨花卉的名筆。此後,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縣財主都來索畫。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隱居在會稽山。後人提到王冕時,常常稱其為王參軍。但王冕何曾做過壹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讀了之後,我自己都有些迷惑了,讀書為的到底是什麽?現在我們在小學學習、讀書,將來還有初中,高中,大學…學海無涯,但是當別有有時問我:“妳讀書學習到底為的什麽呢?”我卻啞口無言。但是我知道,我們可不能壹概地去追求名利,金錢,如同過去那腐敗的封建教會壹般。想想現在社會,盡管並無過去的迂腐,但是,依舊有那麽多學生為了壹些考試夜以繼日地學習,有些考上的興奮至發瘋,有些考不上的甚至跳樓自殺!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我想這就是《儒林外史》所要諷刺的吧。我們現在是小學生,也許並沒有那樣為了功名而瘋狂地學習,但是,當陷入迷途之後也許就會後悔莫及吧。
我想,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們不僅應該為封建社會的墮落而感到可笑,更應該明確我們讀書的目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世界裏去探索,而不壹概為名利與富貴而讀書。我們應該學習王冕,學習他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品質,學習他在大富大貴面前,選擇隱居而不去享受。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這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