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他就是莫言,他在1981年首次在《蓮池》上發表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起,已經寫了百余部作品,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
莫言小學未畢業就輟學,為什麽能寫出那麽多優秀的作品,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生活的苦難萌生了寫作念頭。
1955年莫言出生在山東高密縣壹個普通農家。
他的童年是孤獨的,由於他的家庭成分問題,受盡了歧視,在他10歲那年,還因此問題被迫輟學,從此在村裏割草、放羊等等。
他的童年回憶全是饑餓,那時正值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餓殍遍野,村裏壹天能餓死18個人。
童年的苦難沒有磨滅莫言愛看書的心,在放羊期間還看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無書可讀時就讀《新華字典》,這些苦難的經歷成為他寫作創作的源泉。
莫言曾經有位鄰居是大學生,經常給莫言講作家的故事,告訴他作家的稿費非常高,每天能有三頓帶肉餡的餃子吃,從小餓怕了的莫言,因此產生了當作家的念頭。
2、人生轉折開啟寫作之路
1976年,21歲的莫言迎來了人生第壹次轉折。他通過了體檢,當上了兵,於是他帶著賣掉母親首飾購買的《中國通史簡編》進入兵營,離開了家鄉。
在兵營莫言聽說圖書館招募管理員,主動請纓當上了圖書管理員,接觸到了文學,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從此給他寫作帶來了許多的源泉。
1978年,在圖書館工作的莫言開始寫作,他寫了許多作品,並不斷地向全國報刊、雜誌投稿。
可是每次都是信心滿滿地把稿紙寄出,這些稿紙要麽石沈大海,有去無回,要麽收到的是無情的退稿信。
但這些沒有讓莫言退縮,他不厭其煩地繼續寫,繼續投稿。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81年,他的第壹篇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在第五期《蓮池》上發表了。
後來莫言因《透明的紅蘿蔔》而壹舉成名,在2011年憑借《娃》獲得了矛盾文學獎,之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3、現實和夢幻的融合
莫言被歸類為“尋根文學”的作家,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充滿了對故鄉又愛又恨的復雜情感,具有濃重的家鄉色彩。
莫言在讀了作品《百年孤獨》的之後,他的寫作風格受到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
小說《紅高粱》就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創造了壹個令人聯想的感官世界。
40多年來,莫言出版了許多文學作品。他的作品既寫出了人性的陰暗面,也有對人文的關懷,他另類的寫作風格影響了當代的許多國內外作家。